前两天刷朋友圈看见有个哥们儿在诉苦,说他报了个会计课听得云里雾里的,课本上的字都认识,连起来完全不知道在讲啥玩意儿。我寻思这玩意儿真有这么难懂吗?刚好手头没啥事,干脆自己试试能不能用大白话把会计学最基础的那几个概念理清楚。
从记账这事儿开始琢磨
我自己最开始也懵。心想会计不就跟管钱有关嘛那就先搞清楚钱从哪来、到哪去呗。翻了几页书,满眼都是“资产”、“负债”这种大词儿,头疼。干脆不管那些术语,直接上例子:假设我开了个卖煎饼的小摊。
1. 资产:你手上真正值钱的东西
- 摆摊第一天,我兜里揣着500块本钱。
- 花300块买了个二手小推车。
- 又花了150块买面粉、鸡蛋这些材料。
拉个清单一合计:现金50块 + 小推车300块 + 材料150块 = 500块。这不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嘛原来“资产”说白了就是你手里实实在在能用的、能变成钱的东西,甭管是现金、设备还是没卖出去的货。
欠钱这事儿得分清楚
2. 负债:欠了别人多少,早晚得还
材料买着买着钱不够了!找隔壁老王借了200块应急,约定下个月还。这下可虽然我手里东西变多了(资产),但这200块是欠老王的,是债! 记小本本上:欠老王200。负债就是你亏欠外面人的钱,迟早得掏出去。
剥开“家当”看真正属于自己的
3. 所有者权益:扒完债剩下的才真归你
盘算一下总资产:小推车300 + 材料150 + 剩的现金50(老王借的200没花完)= 500块?不对不对!这500里面有200是老王借的!属于我自己那份儿只有300块(最初的500本钱 - 后面欠的200)。所有者权益听起来玄乎,就是扣掉所有欠款后,真正属于老板你自己的那份儿家底。
琢磨到这儿我突然发现个门道:“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煎饼摊例子:500块东西(资产)= 欠老王200(负债)+ 我的300(权益)。简单!钱和东西(资产)不是借来的(负债)就是老板自己攒的(权益),两边必须得对上账!
摆摊也得看赚还是赔
4. 收入:钱是真的进你口袋了
开张第一天!吭哧吭哧摊了30个煎饼,每个卖6块,收了180块现金。这180块就是实打实的收入!甭管钱是当场收的还是过两天收,只要是你靠卖东西或者服务赚进来的钱,都算。
5. 费用:为了赚钱,你不得不往外掏
卖煎饼也有成本!煤气用了大概10块,酱料葱花耗了5块,袋子用了3块。这些开销都是为了做买卖必须花的钱,叫费用。我一算账:今天赚了180,但成本花了18块(10+5+3),这18块就是在“吃”我的利润!
合上本子总算通了
折腾一下午,拿自己开煎饼摊脑补完这五个概念,感觉比书上清晰多了:
- 资产:你手里的“实在货”(现金、设备、货)
- 负债:欠别人的钱,迟早得还
- 所有者权益:扣完负债,真正属于老板的那份儿
- 收入:卖煎饼(或任何东西)进来的钱
- 费用:为了卖煎饼必须花出去的成本
发现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是会计的“铁律”。而收入 - 费用 = 利润,这利润会加到我的“所有者权益”里!这五个东西拧巴在一起,基本就把做生意的账框住了。回头把笔记拍给我那哥们儿,他回了句:“靠,你早讲煎饼摊我早懂了!” 看来还是得贴近生活才有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