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头大得很,新接了个小包工头的账,以前做商贸账那套根本玩不转。第一次报税就被审计怼回来,说我成本乱挂,收入瞎记,差点没把老板气晕在工地。硬着头皮查资料问老师傅,折腾半个多月才算摸到点门道。
第一锤子先砸对地方:按项目分开搞
刚开始蠢得要死,把三个工地的钱全塞一个锅里搅和。材料款付了30万,鬼知道是哪个楼盘用的!结果月底对账,项目经理拍着桌子骂娘。逼得我干了件苦力活:一个项目建一套账。拿“彩虹花园”这个项目举例:
- 单独开银行子账户收工程款
- 所有水泥钢筋发票贴上“彩虹花园”标签
- 工人工资表按项目拆开发
搞完这笔烂账终于清爽了,甲方付进度款的时候,鼠标一点就知道该进哪个账套。
第二个坑摔得最疼:成本死活挂不上
老想着省税钱,材料一到就全部算成本。结果审计一查,仓库里堆着50吨没用完的钢筋,账上却显示“清零”。老师傅一句话点醒我:“干多少活,才能算多少钱成本!” 现在学乖了:
- 月底跟施工员对进度,确认实际耗用材料量
- 吊车租赁费按实际使用天数摊
- 临时工工资跟着工程进度确认
上周“彩虹花园”封顶,这才敢把囤了三个月的80吨钢材成本摊进去。
最要命的收入确认:到口袋才算数?
以前觉得甲方签字验收了就能算收入,结果碰上老赖开发商,验收单签了半年钱还没影。报税季被财务公司骂得狗血淋头:“票没开款没收,你缴的哪门子税?!” 现在咬着牙执行:
- 监理签字验收只是第一步
- 必须等甲方在结算单上盖章(红章!)
- 见到银行到账短信才敢记账
昨天刚收到“彩虹花园”二期80万进度款,盯着手机银行数了三遍零才敢敲凭证。
现在账本翻开清清楚楚:左边列着项目的开销明细,右边标着到账的真金白银。上周老板突然查账居然没骂人,反而让我带新人——虽然我怀疑他是嫌现在会计工资太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