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是按月计提还是季度计提?
平时的预缴,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按本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实际的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数计算缴纳。
二、以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按月或按季的平均计算缴纳。
以第一种方法,按季度计算举例:
某公司2008年1-3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28000元,则本季度应预缴的所得税额为:28000*25%=7000元;4-6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56000元,则第二季度应预缴的所得税额为:(28000+56000)*25%-7000=14000元;7-9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8600元,(亏损)则不要预缴;10-12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为84000元。
本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8000+56000-8600+84000=159400元。
本年应纳所得税额:159400*25%=39850元。
因前三季度已预缴:7000+14000=21000元,则第四季度应交所得税:39850-21000=18850元。年度终了的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会计上,按如下步骤进行记录和处理: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至于月提方法,实质上与季提的计算方法一样。本月应纳所得税=月末利润累计总额*所得税税率-以前各月应纳所得税额。依次计算即可。
二、在实务当中,多数公司就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实行季度预缴纳税申报、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以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时候也可以与税务申报同步,具体说来如下。
季度预缴申报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时,并不需要申报的那么具体,总的来说只需要填写三项内容,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
根据以往年度的汇算清缴情况,如果没有过多的纳税调整事项,就可以直接按照账面的金额进行季度预缴申报;如果存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项纳税调减事项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在季度预缴申报的时候,相应的减少利润总额。
因为季度申报,不仅仅只是填写个表这么简单,还需要白花花的真金白银交给税务局。如果四个季度申报下来,已经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比最终汇算清缴算算的应纳企业所得税额还大,意味着提前多缴纳了税款,而税务局才不会直接退还,只能在以后期间进行留抵。多缴的税款也就会被占用,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
年度汇算清缴
年度企业所得税需要在次年5月之前完成汇算清缴。规模小的企业多数由于纳税调整事项较少,都是由会计自行申报汇算清缴,这并没有问题。
而规模中大型的企业,虽然国家现在不明文规定,必须聘请税务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是出于税务风险的考试,多数企业还是会愿意花上一笔钱聘请税审给把把关,特别是纳税调整事项较多的房地产行业,季度预缴申报的金额往往与最终汇算清缴的金额差别比较大。
汇算清缴额结果出来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反结账,将汇算清缴的金额与季度预缴计提的金额,两者之间的差异补做一笔会计分录计入2018年度;二是,直接做在2019年度,不调整2018年度。
当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2018年度就需要预估最终汇算清缴的结果,并进行计提。
三、 所得税是按月计提还是按季度计提,首先看该企业是如何申报所得税的,如果是月申报就当月计提,如果是季度申报就季度计提。
月提方法与季提计算方法一样:本月应纳所得税=月末利润累计总额*所得税税率-以前各月应纳所得税额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采用公历年制,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四、 所得税是按月计提还是按季度计提,首先看该企业是如何申报所得税的,如果是月申报就当月计提,如果是季度申报就季度计提。
月提方法与季提计算方法一样:本月应纳所得税=月末利润累计总额*所得税税率-以前各月应纳所得税额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采用公历年制,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五、 所得税是按月计提还是按季度计提,首先看该企业是如何申报所得税的,如果是月申报就当月计提,如果是季度申报就季度计提。
月提方法与季提计算方法一样:本月应纳所得税=月末利润累计总额*所得税税率-以前各月应纳所得税额
1.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采用公历年制,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
20%的企业所得税高不高?
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另有两档优惠税率,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10万元的,税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为18%。特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为15%。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税。新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税率为25%,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致,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2008年新的;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扩展资料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是据以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成本是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各项直接耗费和各项间接费用。费用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等。除此以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按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企业所得税法定扣除项目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外,税收有关规定中还明确了一些需按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扣除项目。
企业所得税应该怎么计提?
1、计提方法: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所得税是按月计提还是按季度计提,首先看该企业是如何申报所得税的,如果是月申报就当月计提,如果是季度申报就季度计提。
3、计提之后再做结转损益。结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来源的确定共计有以下七大方面: 1.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义务人任职、受雇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2.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3.劳动报酬所得,以纳税义务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
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为所得来源地。
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
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是按含税金额还是不含税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为不含税价,销售收入直接进入利润,价税分离后的增值税不参与所得税计算,一般同一笔产品销售业务的增值税销售收入应与所得税收入一致;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计税金额不得含有增值税,因此在算增值税的时候就要把含税金额算成不含税金额;公式是: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3%);增值税金额=不含税税额*3%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