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里头说要换那个新的会计准则科目表,没办法,硬着头皮得上。这东西不像买菜,不是说换就立刻能上手的,得自己先琢磨透了才行。
开始动手前的准备
第一步嘛肯定是得先把这个新的科目表搞到手。我就去网上找了那个官方发布的文件,下载下来。打印出来厚厚一沓,看着就有点头大。
光有新的还不行,老的也得拿出来对比着看。我就把新旧两个表都摊在办公桌上,左边是旧的,右边是新的。密密麻麻的,看得我眼都快花了。
对着看,找不同
然后就开始一项一项地对了。这个过程挺枯燥的,就是找不同。最大的感觉就是,变化还真不小。
- 有些科目名字直接改了,比如以前叫“主营业务收入”,现在可能还是这个大类,但下面的细分或者核算要求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得仔细看说明。
- 有些科目,直接就没了,合并到其他科目里去了。
- 也多了不少新面孔,一看就是为了适应现在新的经济活动加进去的。
我就拿着红笔,在新的表上勾勾画画,把变动大的、新增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都标出来。尤其是那些核算范围有调整的,得重点关注,不然以后做账肯定出错。
往系统里搬
光看明白还不行,最终目的是要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公司用的是财务软件,那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个新的科目体系在软件里建起来。
这又是个体力活加细心活。得先在软件里设计新的科目结构,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层级关系得搞清楚。然后就是把那些科目编码、名称、核算要求一个个录入或者导入进去。
最头疼的是新旧科目的衔接。老的账套里已经有那么多数据了,切换到新科目体系,得做好映射关系。哪个旧科目对应哪个新科目,余额怎么转过去,这都得提前规划不然数据就乱了。为了这个,我们财务部几个人开了好几次会,讨论过来讨论过去,有时候为一个科目的归属都能争论半天。
测试和调整
科目体系在软件里搭好框架后,还不能直接用。得先导一些测试数据进去跑跑看。模拟录几笔凭证,看看能不能正常记账,报表能不能按照新的科目结构出来。
果然,测试的时候就发现不少问题。有的科目设置错了,有的辅助核算没挂对,还有的报表公式因为科目变了需要重新调整。这个阶段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测试,再调整。反反复复搞了好几天,有时候晚上还得加会儿班弄这个。
总算搞定了
前前后后折腾了差不多一两个星期,总算是把这个新的会计科目表在系统里落地了,也试运行了一下,看起来没啥大问题了。后续实际业务发生的时候,肯定还会遇到新情况,但大的框架算是搭起来了。
这回实践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会计准则这东西真是 sürekli (süreklilik anlamında değil, sürekli güncellenen anlamında) 在变,我们做财务的也得跟着学,不能掉队。而且理论学得再不去实际操作一遍,很多细节问题根本发现不了。这回自己从头到尾把新科目表弄了一遍,虽然累,但心里踏实多了,以后用起来也有底气。
为啥我记得这么清楚?因为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年底,本来就忙,加上弄这个新科目表,天天晚上对着电脑琢磨这些科目编码和核算规则,眼睛都快看成斗鸡眼了。那段时间,真是感觉身体被掏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