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琢磨利润率这事儿的经过。一开始我自己瞎捣鼓点小生意,那时候算账可简单了,觉得就是卖出去多少钱,减掉进货价,剩下的不就是利润嘛用这个“利润”去除以成本,利润率出来了,看着还挺美。
但干着干着就觉得不对劲了。账面上看着好像有钱赚,可手里头咋老是紧巴巴的?有时候甚至还要自己往里垫钱。我就纳闷了,这钱都跑哪儿去了?不应该,我那“利润率”算出来挺好看的呀。
后来静下心来好好扒拉了一下账目,才发现自己以前真是太想光算个进货成本,那哪儿够?我那铺子的租金不要钱?水电费不要钱?偶尔搞个小活动,印点传单,那不是成本?还有,就算没请人,我自己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没直接发工资,但也是无形的成本。
这时候我才开始琢磨,这利润率不能光看一个数。我得把它拆开看,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这就引出了我后来搞明白的三个不同的算法,或者说,是看利润的三个不同角度。
第一个:毛利率
这个最直接,跟我一开始想的有点像,但更规范点。就是看你卖东西这个环节本身赚不赚钱。具体咋算?就是把你卖货的总收入,减掉你这批货的直接进货成本(或者生产成本),得出来的这个毛利润,再去除以你的总收入。
毛利率 = (销售总收入 - 货物成本) / 销售总收入
我当时就算了一下,比如我这个月卖了1万块钱的货,这些货进价是6千块。那我的毛利润就是1万减6千,等于4千。毛利率就是4千除以1万,等于40%。这个数字看着还行,说明我卖东西的加价是够的。
第二个:营业利润率
光看毛利率不行,我那铺租、水电、还有偶尔请人帮工的钱还没算!这些都是为了维持我这个小摊子正常运转下去必须花的钱,叫营业费用。得把这些也刨掉,看看主营业务本身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赚钱。
这个营业利润率,就是用你的毛利润,再减掉所有的营业费用(比如房租、水电、工资、广告费这些乱七八糟的),得到营业利润。然后,再用这个营业利润去除以你的销售总收入。
营业利润率 = (销售总收入 - 货物成本 - 营业费用) / 销售总收入
我接着算,还是那个月,卖了1万,货物成本6千,毛利润4千。但我那个月房租水电加其他杂七杂八的营业费用花了2千5。那我的营业利润就是4千减2千5,只剩下1千5了。营业利润率就是1千5除以1万,等于15%。嚯,你看,这么一算,利润率一下子就掉下来一大截!这就说明我的日常运营成本太高了,得想办法压一压。
第三个:净利率
这还没完!做生意嘛有时候还得交点税,或者偶尔有点罚款、政府补贴之类的,这些跟主营业务关系不大,但实实在在影响你到手的钱。还得算个最终纯粹到手的比例,这就是净利率。
这个就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那些营业外的收入(比如补贴),减去营业外的支出(比如罚款),再减去要交的税。剩下的这个,才是真正进到你口袋里的净利润。用这个净利润去除以销售总收入,就是净利率了。
净利率 = 净利润 / 销售总收入
假设我那个月没啥营业外收支,但是要交税,比如交了300块的税。那我的净利润就是营业利润1千5减掉300,等于1千2。净利率就是1千2除以1万,等于12%。这个数字才是最终衡量我这个月辛辛苦苦干下来,每卖100块钱的货,真正能留下多少钱进自己腰包。
实践下来我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三个利润率,缺了哪个都不行。毛利率看的是产品本身的定价和成本控制能力。营业利润率看的是整个生意运营的效率,能不能覆盖日常开销还有得赚。净利率看的是最终的底线,所有因素考虑进去后,到底还剩多少。光盯着一个数字看,很容易就跟我之前一样,自我感觉良结果年底一算账,发现白忙活一场。
后来我每个月都老老实实把这三个数都算一遍,心里才算踏实。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哪里还有问题,改进起来也有方向。这算是我自己实践中踩坑得出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