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也就是大伙儿常说的CPA,到底好不好考。要我说,这玩意儿,真不是随便努努力就能拿下的,我自个儿可是实打实地从这条道上滚过来的,那滋味,啧啧。
一、下定决心,一头扎进去
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寻思着得提升提升自己,毕竟这社会卷得厉害。听人说CPA含金量高,对职业发展有大帮助,我就动了心。也没多想,一咬牙,就决定:考!
第一步,是报名。这玩意儿还分阶段,专业阶段得考过六门,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光听这名头,我就知道不是善茬。我记得当时查了下通过率,好家伙,专业阶段那几科,平均下来也就百分之二十几,有的科目,像《会计》和《财管》,有时候连百分之十五都不到。心里咯噔一下,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漫长的备考之路,一部辛酸史
接下来就是买书、买课。那教材,一本本跟砖头似的,摞起来能当小板凳。一开始我还挺有雄心壮志,想着自学,结果翻开《会计》,什么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看得我头都大了,简直就是天书。没辙,还是老老实实报了个网课,跟着老师一点点啃。
我的备考日常,大概是这样的:
- 清晨:别人还在梦周公,我已经爬起来背法条、记公式了。
- 白天:上班摸鱼(咳咳,当然是尽量高效完成工作后)也会偷偷看两眼知识点。
- 晚上:这才是重头戏。吃完饭就扎进书堆,听课、做题,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到半夜不罢休。
- 周末:不存在的。周末就是我的黄金学习时间,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学习。
最难熬的是那几门硬骨头。《会计》内容多得吓人,细节又繁琐。《审计》,光背还不行,得理解,得会分析案例,这玩意儿特别考验实际分析能力。《财务成本管理》公式一大堆,计算量也大,做题做到手抽筋是常事。
我记得考《会计》那年,从考场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脑袋里全是借贷方。后来一对答案,心凉了半截。那通过率,据说当年我们那考区,那一科好像真没多少人过。
就这么一年一两科地考,整个专业阶段,我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全部拿下。这期间,推掉了多少聚会,牺牲了多少娱乐时间,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身边一起开始备考的伙计,有的中途就放弃了,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狠人。
三、冲刺综合阶段,的考验
专业阶段六科都过了之后,松了一口气,但还没完,后面还有个综合阶段。综合阶段虽然通过率高一些,据说能到百分之七八十,但它考的是把专业阶段学的东西融会贯通,解决实际的跨领域问题。那段时间,就是不停地做案例,模拟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
我还听说,这两年考试可能还要加什么实务案例题,那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要求就更高了,想想都替后来的考生捏把汗。
四、拿到证书那一刻,百感交集
终于,当我查到综合阶段也通过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不是狂喜,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还有点恍惚。这几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回到最初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好考吗?
我的答案是:非常不好考!
它需要你:
- 有扎实的基础:不然那些晦涩的知识点根本啃不动。
- 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内容多、战线长,没点毅力真坚持不下来。
-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次不过两次不过很容易心态崩溃。
- 可能还需要点运气:毕竟有些题目,真的挺偏的。
我这还是报了班的,要是纯自学,那难度更是指数级上升,特别是零基础的同学,挑战更大。网上说自学通过率低,那是一点不假。
如果你问我值不值得考,我会说,看你追求什么。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在财会这条路上深耕,那它绝对是个加分项。但如果你只是想随便考个证,那我劝你三思,这条路,真的挺苦的。
这就是我考CPA的实践过程和一点记录,希望能给想考或者正在考的朋友们一点参考。记住,一旦决定了,就得豁出去拼一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