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大家聊聊这个“常用的会计科目有哪些”。这玩意儿,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跟你说,我头都大了。不是专业学会计的,一看那些名词,啥“借贷”、“余额”、“发生额”,简直跟看天书一样。
我当时是为啥要琢磨这个?嗨,也没啥大事,就是自己瞎鼓捣点小买卖,想着得大概知道钱都去哪儿了,赚了还是赔了,不能一笔糊涂账。所以我就开始自己摸索,没看那些特专业的书,就想从最实际、最能理解的角度去搞明白。
我当时是怎么琢磨的?
我就想,会计科目,说白了不就是给咱花出去的钱、挣回来的钱,还有手里的东西,欠别人的东西,都起个名字,分个类嘛这样查账的时候,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啥意思了。
我一开始就从最常见的几个入手,自己碰到的最多的:
- 库存现金:这个好理解,就是我手里实实在在的票子,兜里的钱,抽屉里备用的零钱。当时我就想,我要是开了个小卖部,那收银机里的钱就是这个。
- 银行存款:这个也简单,就是我存在银行里的钱。我当时琢磨,不管是公司的对公账户,还是我个人绑定的支付账户,只要是银行里的,都算。
- 应收账款:这个我一开始有点迷糊。后来一想,,就是我卖了东西给别人,别人还没给我钱,但这笔钱我迟早要收回来的,就是“应该收的钱”。比如我帮邻居代购了个东西,他当时没给钱,说回头给,这笔钱对我来说就是应收账款。
- 固定资产:这个词听着大,也好理解。就是那些能用挺长时间,价值也比较大的东西。比如我开店用的电脑、货架、送货的小三轮,这些都算。不是说用几天就没了的。
- 原材料/库存商品:我要是自己做东西卖,那买回来的还没加工的材料就是“原材料”;要是我是进货再卖,那仓库里堆着的那些货,就是“库存商品”。
然后我又想,有进项就有出项,有资产就有负债嘛
- 应付账款:这个跟“应收账款”对着来。就是我买了别人的东西,或者别人给我提供了服务,我还没给人家钱,这笔钱我“应该付出去”。比如我从批发市场进货,跟老板说月底结账,那这笔货款就是我的应付账款。
- 应付职工薪酬:要是雇了人,那每个月该给人家发的工资、奖金啥的,还没发到手之前,也算我欠着的,就是这个科目了。
再后来我就琢磨,这买卖到底是赚是赔,也得有科目记。
- 主营业务收入(或者就叫“收入”):这就是我卖东西、提供服务正儿八经赚到的钱。
- 主营业务成本(或者就叫“成本”):为了赚上面那些钱,我付出去的直接成本。比如我卖一个杯子10块钱(收入),这个杯子我进货花了4块钱(成本)。
- 费用(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除了直接成本,我还有其他开销。房租水电、员工工资(如果算在管理费用里)、广告费、银行手续费等等,这些都是费用。
后来我帮朋友弄他那个小网店
我这套“土办法”理解了之后,刚好有个朋友开了个小网店,账目乱七八糟的。我就用我这套嗑跟他盘了盘。我说你就想,你钱包里的钱是“库存现金”,支付宝和微信绑的银行卡里的钱是“银行存款”。客户买了你的东西,钱直接到账了,那就是“收入”增加了,同时你的“银行存款”也增加了。
你要是进货,花了钱,如果货是直接卖的,那这笔钱就是“成本”;同时你的“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就减少了。要是你进货赊账,那就是“应付账款”增加了,等你还钱的时候,“应付账款”减少,同时“银行存款”也减少。
他听我这么一说,也觉得没那么复杂了。我们就一起把他那些流水账,按照这些最基本的科目给他归了归类。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专业会计师的标准,但起码他自己能看明白了,知道大概赚了多少,哪些地方花钱多。
我觉得这些常用的会计科目,不用想得太高深。就从我们自己日常的钱怎么来的,怎么花的,手里有欠别人这么去对应,就好理解多了。真要做大做规范,那肯定得学更专业的,但作为入门了解,我觉得我这套“瞎琢磨”的经验还是挺管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