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决定考会计证那会儿,我连借贷是啥都搞不清。听人说上海这边考试卡得严,直接冲书店扛了三本砖头厚的教材回来。好家伙,翻开《会计基础》第一页就懵圈了,满篇都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盯着这公式琢磨了半小时,跟看天书似的。
死磕书本阶段
硬着头皮把三本书摊桌上,每天下班雷打不动啃两小时。用荧光笔画得满书黄澄澄的,压根分不清重点。有次看到增值税计算公式,急得薅头发,突然想起高中班主任名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赶紧翻出落灰的笔记本开始抄书。连着抄了一礼拜,右手腕酸得端不起饭碗,结果默写时还是把消费税计税依据记成增值税的。
做题翻车现场
买真题卷那天可自信了,想着怎么也能对一半。做完第一套《财经法规》彻底傻眼,60道题错了43道。多选题尤其离谱,有题问票据诈骗罪的处罚,四个选项长得跟四胞胎似的。气得把红笔往桌上一拍,墨点子溅得模拟卷满篇血呼擦的。
后来琢磨出个土法子:- 把错题剪下来贴冰箱门,每天开冰箱拿酸奶看三遍
- 蹲厕所时举着手机刷题库,有次看得太入神腿麻得站不起来
- 在豆瓣同城组逮到个考过的妹子,天天追着人家问实操题
临考前突击
考前一周直接跟公司请了年假,每天睁眼就抓手机刷题。有天半夜梦到原始凭证填错了,惊坐起来开电脑做账务题。我妈晨练回来撞见我蓬头垢面叼着牙刷对答案,以为我魔怔了。考试当天攥着准考证在考场外哆嗦,前面排队的大爷还笑话我:“小姑娘手抖成这样,等会儿打算盘可咋整?”
真正坐进机考座位反倒冷静了。屏幕弹出资产负债表题目时,突然想起冰箱门上贴的错题笔记,手指头自己就在键盘上啪啪敲起来了。交卷看到屏幕上跳出来的合格分数,冲出考场就给那豆瓣妹子发消息:“您真是我亲师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