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隔壁张大爷家的小卖铺差点关门,就因为搞不明白毛利润这玩意儿。老人家愁眉苦脸来找我,说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月底一算账还是倒贴钱。我翻开他那本皱巴巴的记账本一看,好家伙,连冰红茶卖三块五都记着,可就是没算清楚赚的到底是毛钱还是净钱。
翻烂账本搞清基础
我搬了个小板凳坐他家仓库门口,把上个月进货单全摊地上。拿起最卖座的茉莉蜜茶举例:一箱24瓶批发价36块,折合每瓶成本1块5。张大爷零售价卖2块5一瓶,他原来觉得每瓶稳稳赚1块。
掰指头一算发现问题大了:
- 饮料被偷了3瓶
- 临期降价处理了5瓶
- 送老顾客尝新白搭了2瓶
实际能按2块5卖出去的只剩14瓶。我抓过计算器啪啪按:14瓶×2块5=35块,可进货实打实花了36块!老爷子当场拍大腿:"这不倒贴1块吗?难怪越卖越穷!"
重新理清赚钱逻辑
第二天帮他在账本右边加了道红杠,标题用马克笔写"毛利润区"。手把手教他每卖一件货就得当场填三栏:左边记卖价,中间记单件成本价,右边用卖价减成本价立刻算出毛赚。
周末数钱时更扎心。以为饮料赚翻了,结果毛账一拉:
- 薯片毛利润23%
- 棒棒糖毛利润48%
- 卖最火的泡面居然才赚8%
张大爷盯着泡面直叹气:"忙活半天,连水电房租都没赚出来!"
血泪换来的实操经验
折腾半个月总算摸出门道。现在老头进货前先抓计算器狂按:新到的巧克力威化,批发每块7毛,打算卖1块2。手指戳着屏幕跟我显摆:"你看哈,1块2减7毛,毛利润5毛!比上个月卖矿泉水强两倍!"
昨天经过小铺,见他抓着个批发商嚷嚷:"别扯什么量大优惠!你先把单件成本写清楚,我得算卖价减成本的毛差!"嚯,这财务术语用得比我还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