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公司账本出了点问题,老板问我进项税额转出咋搞分录,我一下就懵了。以前只在书上瞄过几眼,实操个屁都不会。老板催得紧,说再不整清楚,税务检查要罚款。得,硬着头皮上。
先查资料搞明白啥是进项税额转出
赶紧翻书柜找教材,那本破会计基础都落灰了。一查才知道,进项税额转出就是买东西花了税钱,但公司某些项目免税或者自己用了,这税不能退,得转出来调账。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办公室买了台打印机给员工用,发票上写着税钱100块,以前我傻乎乎地全当费用扣了,结果犯了大错。
- 我翻税务网站,发现规定说这情况得转出,不然税务局一查就露馅。
- 又刷论坛帖子,看到老会计分享说分录不是瞎搞的,关键在借方写具体费用或成本,贷方写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 查完一肚子问号,打印机这事儿,得按比例转出,简单点就是全转,会计软件里得记清楚。
动手实践在软件里乱试
拉过键盘,开会计系统。打开那张打印机发票:发票税钱100,金额1000,总共1100块。我琢磨着费用科目写上“管理费用—办公设备”,然后在借方填了1100。贷方那儿,我脑子抽筋,随手写了“进项税额”100块。点保存,系统警报哗哗响,提示税处理错误,说少填了转出项,账不平。
- 我当时急得冒汗,回忆论坛说的,贷方应该专门有个科目叫“进项税额转出”。
- 删掉重来:借方改成“管理费用—办公设备”1000块,贷方写“应付账款”或供应商的1100块?不对,乱套了。
- 又试一遍:借方写“管理费用—办公设备”1000块,贷方拆开,“应付账款”1000块和“进项税额转出”100块?结果还是警报。
- 折腾两小时,越搞越晕。打电话问老会计朋友,他一听就笑喷:“你个新瓜蛋子,分录错大了!”说转出是在贷方单独记100块,贷方该加个新科目“进项税额转出”,借方只用写具体费用的金额。
最终搞定分录,简单得拍大腿
朋友这么一点拨,我开窍了。回到软件:发票是办公设备的费用,金额1000,税100,总共1100块。但费用该按原价记在借方,税单独转到贷方。分录写成:借方“管理费用—办公设备”1000块,贷方“应付账款”1000块(供应商欠的钱),外加贷方“进项税额转出”100块。保存,哔,绿灯亮了,账平衡了。原来这么简单!新手直接套就行,别再像我瞎糊弄。
搞完真不难:遇到免税或个人消费东西,查发票税钱,费用记借方,税单独写贷方“进项税额转出”。多练几次,软件点几下就成。省得查来查去,新手一看我这教训就能少踩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