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家里翻旧电脑,看到一堆2016到2020年的销售数据表格,乱七八糟的。我当时就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算算这五年里头的增长情况,看能不能找出点门道。我没太当回事儿,随手用计算器按了几下。
头一回,我试了一年的跨度
我挑了2017年的数据,单独计算那年的增长幅度。简单粗暴,直接用2017的数字减去2016的,再除一下2016的基数。结果嘞?算出个什么百分之几十的大增长,我自己都笑了。为啥?因为2017那年市场刚好风头正劲,纯属运气这数一放出去,别人肯定骂我瞎吹牛。我看了一下数据,发现年头尾月波动老大了,算起来跟摇骰子一样,根本没个准头。
我又瞎搞了三年的跨度,弄了个2018到2020的平均数。凑合着用Excel拖了几下,把这三年的增长值加起来,再除以三年。这回算了个小得可怜的增幅,看着像在说公司快倒闭了。我当时挠头想,这也不对!数据里2018年初有过一次大跳水,后来2019年又跳起来,结果一平均,全给冲淡了。我跟群里朋友吐槽这事儿,都调侃我说:“哥们,你这算出来的,怕是骗鬼。”我本来挺得意,结果一验证,发现短时间内的平均值太容易受意外事件影响,波动太大,根本信不过
转向五年跨度,结果亮了
被笑话一通后,我就憋着股劲儿,非得整明白不可。我把2016到2020整个五年的数据都打印出来,摊在桌上从头折腾。步骤如下:
- 先用纸笔把每一年的原始数字列出来,对着电脑手动输入Excel。
- 然后一步一步算增长率:2017年对比2016年、2018年对比2017年,这样连续算下去。
- 把这些单年增幅加起来,除以五,得出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多少。
折腾了一下午,键盘都按冒烟了。结果?数字就稳多了,大概是百分之十来点的样子,看着顺眼。我拿这数和其他权威报告一比,对上了!为啥准?因为五年里头,市场有涨有跌,意外的波动都互相抵销掉了,只剩下真正稳定的趋势。比如说,2016年的低谷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都被夹在中间平均化了,不像前两次那么一惊一乍的。
搞完后,我还得验证一下。把五年的平均数套回原数据,看看预测2021年的情况,结果居然差不多。我跟公司会计同事聊,都说这法子靠谱。
为什么我敢说五年最准?
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短时间太浮躁,长时间太遥远,五年跨度刚好垫在中间,不多不少。总结下来有几个关键点:
- 缓冲波动:小灾小难平均掉,大起大落缓一缓。
- 靠谱趋势:能抓住真实的发展节奏,不容易被单年运气忽悠。
这事也不是纯数据问题,它还让我想起自己家房子的事。前年我买了个房,开头一年利息老涨,我心慌得很;后头看了五年贷款走势平均值,才安稳下来。结论就是:生活也数据也罢,甭管都得拉长时间看个整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