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固定资产合计实践记录
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捣鼓那个“固定资产合计”的。前段时间,我自个儿琢磨着要理理手头的一些东西,想看看那些大件儿、能用挺久的家当拢共值多少。不是说算总资产,就是单算那些又大又能用好几年的玩意儿。
第一步:先把东西划拉清楚
我先坐下来,拿个本子,开始想家里哪些东西算是“固定资产”。不是说所有东西都算,得是那种买来不是为了马上卖掉,而且能用上一年以上,还比较值钱的。像我那台电脑、打印机、几年前买的那个大书柜、还有厨房里那个大家伙冰箱,这些肯定算了。但像杯子、台灯这种小零碎或者用不了多久就换的,我就没往里算。
第二步:翻箱倒柜找“身价”
划拉完单子,下一步就麻烦点了,得找出这些东西当初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这个就是它们的“原值”。我开始翻购买记录,找以前的发票、电子订单什么的。有些时间久的真不好找,只能凭记忆大概估摸个数。这一步主要是把每个“固定资产”的初始买价给记下来。
- 电脑:找到购买记录,花了XXXX块。
- 打印机:也找到了,XXX块。
- 书柜:这个是实体店买的,发票没了,大概记得是XXXX块左右。
- 冰箱:这个有电子发票,XXXX块。
第三步:算算“折旧”,东西用了就不值钱了
光有买价还不行。你想,电脑用了好几年了,肯定没买的时候值钱了。这就得考虑“折旧”,就是东西用久了,价值会减少。这个折旧咋算?没有特别专业的搞法,我就大概估摸了一下。比如电脑,一般用个三五年性能就跟不上了,我就大概按年头给它打个折。冰箱、书柜这种耐用点儿的,折旧就慢一些。我就是简单地想,这东西大概还能用几年,每年大概“磨损”掉多少价值,然后从原价里扣掉这部分。
第四步:算单个物件的“现值”
我就拿每个东西的“原值”,减去我估算的这些年用下来的“折旧”。比如电脑原价5000,用了3年,我估摸着折旧了3000,那它现在大概就值2000。就这么着,把单子上的每一样“固定资产”都算了算它现在大概还值多少钱。
第五步:加总,得出“固定资产合计”
一步就简单了。把上面算出来的每个东西的“现值”——就是原值减掉折旧后的那个数——全部加起来。电脑的2000,加上打印机的XXX,加上书柜的XXX,再加上冰箱的XXX……这么一加总,得到的那个数,就是我这回捣鼓出来的“固定资产合计”了。
搞定收工
虽然过程有点繁琐,特别是找原价和估算折旧的时候,得费点脑子。但弄完之后,心里大概就有谱了,知道自己手头上这些能长期用的家当,合在一起大概是个什么价值。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挺实在的实践记录,把账目理清楚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