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又到了每年这个时候,财务继续教育这事儿又得提上日程了。不做不行,关系到后面会计证的年审,也算是咱们这行的一个规定动作。
开始动手
第一步,肯定是先登录那个指定的学习平台。每年平台可能微调,但大体差不多。我先是翻了翻去年的记录,找到那个学习网址,然后输入账号密码登录。有时候记不清密码,还得费劲找回一下,这都常规操作了。
登录进去之后,第二步就是看看今年的要求。一般都有个总学时要求,比如90学分或者多少小时。然后里面会分,比如有多少是公需科目,有多少是专业科目。这个每年政策会有点小变动,得看清楚。
接着就是选课了。平台里课程一大堆,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策略是,先把那些必修的,或者明确要求学够多少学分的公需科目给选上。选完这些“硬骨头”,剩下的学分就看看专业科目里有我一般会挑一些标题看着跟我目前工作有点关系,或者感觉能轻松点听完的课。比如一些新政策解读,或者案例分析啥的。纯理论的那些,有点枯燥,尽量避免,但要是没得选,也得硬着头皮上。
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选好课,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基本上就是点开课程,看视频或者听音频,旁边配着PPT课件。这过程挺熬人的。很多时候,我就开着那个学习页面,然后自己该干嘛干嘛偶尔回来拖一下进度条,或者回答个弹出的小问题,证明我“在看”。我知道这样不但一天工作下来,再对着屏幕听几个小时课,确实有点疲劳。
有的课程后面还带课后测验。这个就不能马虎了,得稍微认真听听,或者快速翻翻课件,不然题目答不对,这门课的学分就拿不到,白费功夫。题目有时候还挺绕的,感觉就是故意不想让你轻松过关。
整个学习过程断断续续的,不可能一口气学完。我一般是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零碎时间,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进度条慢慢往前挪,看着要求的学时一点点被填满,心里才踏实点。
学习内容嘛有些确实能学到点新东西。比如一些税收新政策,或者财务软件的新功能应用,听听还是有帮助的,能提醒自己别用老黄历做账。但也有不少内容,感觉就是老生常谈,或者讲得太理论化,离实际工作有点远。这也没办法,毕竟是统一的继续教育,内容不可能完全贴合每个人的具体工作。
最终完成
总算是把要求的学时都凑够了。平台会显示“已完成”或者类似的提示。这时候,最重要的一步是去下载或者打印那个完成证明。这个是关键凭证,后面年审或者需要证明你完成了继续教育的时候,就得靠它。我一般会打印一份纸质的收电子版的也在电脑和网盘里备份一下,以防万一。
完成的那一刻,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年度任务,松了一口气。虽然过程有点磨人,但毕竟是必要的环节。你说这继续教育到底有多大用?我觉得,肯定比不学强,至少让你保持一个学习的姿态,了解一些行业动态。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督促你不能完全停滞不前。对我来说,完成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合规性的要求。
就这样,今年的财务继续教育算是告一段落了。明年?明年再说呗,反正流程都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