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琢磨公司的运营效率,就想着手看看咱们的固定资产用得怎么样。不是说要去搞什么大动作,就是自己想心里有个数,看看那些机器设备、厂房啥的,到底给咱们带来了多少收入,转得快不快。
开始动手:找数据是第一步
要做这个分析,就得有数据。我记得这个指标叫“固定资产周转率”,听起来挺唬人,就是要两个数:一个是销售收入,另一个是固定资产的平均值。
销售收入好办,我就去翻了翻咱们最近一年的利润表,把那个主营业务收入或者营业总收入抄了下来。这个数比较直接,没什么弯弯绕绕。
麻烦点的是那个固定资产平均值。固定资产这东西,年初一个数,年末可能又一个数,设备有折旧,可能还买了新的或者卖了旧的。所以不能只看一个时间点的,得算个平均。我就找来了年初和年末的资产负债表,找到“固定资产”那一项,把年初的数和年末的数加起来,然后除以2,这样就算出来个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感觉更能代表这一年里咱们大概用了多少固定资产。
计算过程:小学数学题
数据都找齐了,接下来就是算数了。这个过程特别简单,就是把之前找到的全年销售收入,去除以那个算出来的固定资产平均值。
比如,咱们一年卖了1000万的货,年初固定资产是400万,年末是600万,那平均就是(400+600)/2 = 500万。然后周转率就是 1000万 / 500万 = 2。
这个“2”是啥意思?我当时理解的就是,咱们每1块钱的固定资产,大概能支撑起2块钱的销售收入。或者说,咱们的固定资产一年能“转”两次。
分析对比:光有数字没用
算出来这个“2”之后,我就在想,这算高还是算低?光看一个数字没啥意义。
- 跟自己比:我把前几年的数据也翻出来,用同样的方法算了一下。发现前年是1.8,大前年是1.7。这么一看,今年的“2”好像还进步了点,说明咱们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在慢慢提高。
- 跟同行比:光跟自己比还不够,万一整个行业都在进步?我就找了几个跟咱们业务差不多的上市公司,看了看他们年报里披露的这个数据。发现有家公司能做到3,还有家跟咱们差不多也是2左右,但也有一家只有1.5。这么一比,感觉咱们在行业里也就是个中等水平,不算拔尖,但也不算太差。
得出心里有底了
经过这一通查找、计算和对比,我对咱们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算是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主要感受是:
- 咱们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确实在提升,这是好事。
- 但跟行业里做得好的比,还有差距。说明咱们的设备、厂房可能还有潜力可以挖。
- 可能是有些老旧设备效率不高,或者新设备没完全跑起来?也可能是生产流程上还有优化的空间?这些都是后面可以再琢磨琢磨的方向。
这回分析没花太多时间,就是找找数据、做点简单计算,但确实让我对公司的一个方面有了更实在的认识。以后定期看看这个数的变化,也能帮着判断咱们是不是在正确地使用这些“大家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