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们公司前段时间琢磨那个“小微企业认定”的事儿。这玩意儿,听着好像挺官方,但搞明白了对咱这种小公司还是有点好处的,主要是能省点税钱。所以我就亲自上手去折腾了一下,顺便记录下来,给可能用得上的朋友们提个醒。
摸索阶段:为啥要搞这个?
一开始有点懵,就是听会计提了一嘴,说现在国家对小微企业有税收优惠。咱这小本经营,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我就动了心思,想着得去弄明白我们公司算不算“小微”。但什么小型、微型、小型微利,听着就一头雾水,标准到底是啥?这就得自己动手查了。
查找标准:到底啥样的算小微?
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资料,也问了几个做企业的朋友。发现这事儿,主要看几个硬指标。我给归纳了一下,大概是这么几条,也是我们当时重点核对的:
第一,看行业。 这点很重要,你得是干国家允许干的活儿,那些限制类、禁止类的行业肯定不行。我们是做点普通贸易服务的,看了看政策,没啥问题,安全。
第二,看挣了多少钱。 这指的是“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说白了就是税前利润差不多那个意思。当时查的标准好像是不能超过300万。我就赶紧让会计把去年的账翻出来,算了算,还没超标。
第三,看公司有多少人。 这个是指“从业人数”,就是所有给你干活的人,包括老板自己。标准好像是不能超过300人。我们公司小猫两三只,数了数,连零头都不到,这个也轻松过关。
第四,看家底有多厚。 这就是“资产总额”,公司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值多少钱。标准是不能超过5000万。我们这点儿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离这个数还远着,也没问题。
基本上,这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行。缺一个都不算。
核对自家情况:我们达标了吗?
知道了标准,下一步就是拿着尺子量自己了。我让财务把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员工花名册这些东西都找齐了。
对着上面那几条,一项一项过:
- 行业,没问题,普通服务业。
- 应纳税所得额,看了报表,在300万以下。
- 从业人数,数了数工资表上的人头,远低于300人。
- 资产总额,看了资产负债表,也远低于5000万。
这么一对,我们还真是妥妥地符合小微企业的标准。
认定过程:怎么才算“被认定”?
那符合标准了,是不是要去哪个部门盖个章,拿个证啥的?我又去了解了一下。发现现在很多时候,这个“认定”是跟你报税直接挂钩的。
也就是说,你不需要专门跑去申请一个“小微企业”的牌子。主要是在你每年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根据你公司实际填报的数据(比如利润、人数、资产这些),税务系统或者你自己申报时,会判断你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果符合,就能直接享受对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了。
前提是你得如实申报。你得保证你报上去的数据是真实的,经得起查。万一以后抽查到,发现你为了享受优惠乱填数据,那麻烦就大了。
我们当时做的就是,确保了所有数据都准确无误,然后在进行年度汇算清缴申报的时候,特别留意了相关选项(有些申报软件会有提示或者需要勾选确认),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提交上去,系统那边根据规则判断,我们就自动享受到了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
后续感受:省钱是硬道理
走完这一趟,感觉也没那么复杂。关键就是搞清楚标准,核对好自家数据,然后在税务申报时正确反映出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实打实地省下了一笔税款,对于我们这种小公司来说,真的是减轻了不少负担。
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注意这几个指标,只要还在这个范围内,就能继续享受这个福利。也算是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一个小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