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琢磨着一件事儿,就是想把公司的那个“资本公积”给弄出来点儿。脑子里想的是,这账户上趴着不少钱,能不能像取钱一样,把它给“提取”出来用用,毕竟公司最近手头也紧巴巴的。
一开始的想法和尝试
说干就干。我先是去找了咱们公司的账本,主要是看资产负债表那块儿。确实,在所有者权益那部分,明明白白写着“资本公积”这一项,后面跟着一串数字,看着还挺可观。
当时我就觉得,这不就是公司的钱嘛跟那个“盈余公积”啥的应该差不多?盈余公积好像就能在特定情况下分掉或者转增资本,那资本公积是不是也能类似操作,比如直接提出来补充一下流动资金?
我就开始找路子。先是问了问我们这边的会计小姑娘,她听我问能不能“提取”资本公积,表情有点儿怪,好像我问了个啥奇怪的问题。她说这东西好像不能直接提现,不是这么用的。
捣鼓过程中的发现
得,看来没那么简单。我又自己上网扒拉了些资料,看了些乱七八糟的文章和帖子。越看越糊涂,有的说这是公司法规定的要提,有的说这根本不是公司自己提的,是外面来的钱,还有的说这玩意儿压根不能提,只能用来转增资本。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好像把好几种“公积金”给搞混了。关键是,“资本公积”这玩意儿,跟咱们平时说的从利润里按比例提取的那个“法定公积金”或者“盈余公积”完全是两码事儿!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才慢慢搞明白:
- 那个需要从每年挣的钱(税后利润)里,强制拿出10%存起来的,叫法定公积金,属于盈余公积的一种。这个确实是咱们自己“提取”利润形成的。
- 而资本公积,说白了,大多不是咱们辛辛苦苦挣来的利润,主要来源是这些:
- 比如当初成立公司或者后来增资扩股的时候,别人投进来的钱超过了注册资本的那部分(这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
- 还有就是收到别人直接捐赠的东西或者钱。
- 偶尔还有些资产评估增值啥的,虽然现在比较少见了。
资本公积本质上更像是“外来”或者“非经营”形成的钱,一开始就不是利润,更像是本来就属于“本钱”性质的增加部分。
最终的理解和结果
搞明白了来源,那“提取”这事儿也就清楚了。这资本公积,因为它不是利润来的,所以你根本没办法像分红或者提取盈余公积那样,直接把它当现金“提取”出来花。 网上说的没错,它基本上就是个“准资本”,放在那儿增加公司底子厚度的。
那它有啥用?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转增资本。也就是把它划到“实收资本”或“股本”里去,相当于给股东增加了持股数,但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没变,只是内部结构调整了一下。得按规定来,不能随便转。
我最初那个想直接把资本公积“提取”出来当流动资金用的想法,实践下来发现是行不通的,完全是理解错了概念。这玩意儿根本动不了,至少不能按我原先设想的那种方式动。
这回实践折腾了一圈,虽然没达到最初的目的,但总算把“资本公积”到底是啥给弄清楚了,也算是没白忙活。以后再看账本,心里就有数多了,不会再有这种想当然的操作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