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会计上岗证的科目,当初我也是摸索了好一阵子。那时候刚琢磨着要不要往会计这行转转,毕竟听人说有个证好歹算个敲门砖。所以第一步,我就开始打听这考试到底都考些啥玩意儿。
摸清考试科目是第一步
我记得一开始是上网到处搜,信息挺杂的,有点眼花缭乱。后来找了个考过的朋友问了问,又去一些看起来比较官方的培训机构网站瞅了瞅,总算是把科目给捋清楚了。基本上雷打不动的就是那三门:
- 《会计基础》
-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 《会计电算化》(有些地方后来可能叫法或者内容有微调,但我那时候就是这个)
知道考什么了,心里大概就有个谱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学的问题。
我的备考顺序和心得
我这人做事喜欢一步一个脚印,所以我是按顺序来的。
是啃《会计基础》这块硬骨头。 我跟你说,这门课真是“基础”中的基础,啥借贷记账法、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全在这儿了。一开始看书,那真是跟看天书似的,什么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绕来绕去的。我就买教材,然后配套着买练习册。光看书不行,得做题,做错的题我就标出来,反复看,琢磨为什么错。这块儿我觉得死记硬背效果不大,关键是理解,理解那些分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记。
接着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这门课相对来说,需要记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什么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还有职业道德规范。我当时就是把教材翻来覆去地看,把一些重要的时间点、金额、处罚规定什么的,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这门课我觉得没啥捷径,就是多看多记,把那些条条框框刻在脑子里。尤其是职业道德部分,虽然看着简单,但考试时也容易出些模棱两可的选择题,得多体会。
是《会计电算化》。 这门课对我来说还算轻松点,因为平时电脑用得多。主要是学用友或者金蝶这类财务软件的操作。我那时候是找了个培训班的体验课去听了听,然后自己下了个学习版的软件,对着教材上的案例一步步操作。比如怎么建账套、录凭证、过账、生成报表等等。这门课就是得多动手练,光看书是没用的,手上熟练了,考试自然就顺了。
一些小体会
我备考那会儿,基本上是把教材先通读一遍,了解个大概。然后再一章一章地细读,做笔记,做课后习题。三门课我感觉是《会计基础》最费脑子,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打不牢,后面两门学起来也费劲。《财经法规》靠毅力去背诵和理解。《会计电算化》靠多练习操作。
整个过程下来,虽然也挺枯燥的,但拿到证的那一刻,还是觉得挺值。毕竟这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学出来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我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实践过程,希望能给后来人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