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瞅着手头几个公司的报表,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就是那个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蹭蹭往上涨。以前老觉得这俩哥们儿越高越代表公司不差钱,能还债。但这回细细扒拉了一下,发现里头门道还真不少。
我的实践小记录
说起来,这事儿得从我帮一哥们儿看他那小公司开始。他那公司,前阵子那叫一个愁,账上现金流紧张得不行,供应商天天催款,银行贷款也快到期了。我寻思着,得先从最基本的财务健康状况看起。
第一步,我们先坐下来,把他那堆乱七八糟的账目给捋清楚了。 流动资产有哪些,流动负债有哪些,一项项过。那时候,他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得可怜,看着都替他捏把汗。
然后,就是盘点资产。 我们发现他手里压了不少货,就是存货太多了,占了流动资产的大头。还有一堆应收账款,挂在那儿好久没人催,都快成坏账了。现金,少得可怜。流动负债那边,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压力山大。
我们就开始着手处理。
- 存货方面,搞了波促销,打折也得卖,回笼资金要紧。 虽然利润薄了点,但现金进来了,存货也变成了活钱。这么一来,流动资产里的现金增加了,存货减少了。对于流动比率来说,分子(流动资产)整体变化不大,但结构优化了。对于速动比率来说,因为速动资产不算存货,所以存货变现金,速动资产是实打实增加了。
- 应收账款,专门派人去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说歹说收回来一部分。 这部分收回来的钱,直接增加了现金,也让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都增加了。
- 至于流动负债,我们跟他商量,看能不能跟一些关系好的供应商谈谈,延长一点付款周期。 有些短期借款,也积极跟银行沟通,看能不能做个展期或者用新的、周期更长的贷款来替换掉一部分,减轻眼前的还款压力。这么一操作,流动负债的数额就下来了。
这么一折腾,效果还真出来了。大概过了一个季度,我们再算这个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手头的现金多了,存货减少了(虽然速动比率对存货不感冒,但流动比率喜欢,而且存货转化为现金对速动比率也是好的),应收账款也下来了。这几项一加一减,流动资产的“质量”提高了,速动资产(就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那些不容易马上变现的)也实打实地增加了。
流动负债也通过谈判和调整,压力小了点,总额有所下降。
这么一来,分子(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变大了,或者说分母(流动负债)变小了,这俩比率自然就上去了。 看到这两个比率从危险线爬上来,我那哥们儿总算是松了口气。
也不是说这俩比率越高就越完美无缺。太高了,也可能说明你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大把现金趴在账上睡大觉,没拿去投资产生更大效益。就像我那哥们儿,要是后来钱多得花不完,也不去寻思扩大经营或者搞点啥新名堂,那钱就成了死钱,也不行。
看这些财务指标,还是得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这回实践下来,算是对这俩比率有了更活生生的理解,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了,而是公司经营活动实实在在的反映。这过程虽然费劲,但帮哥们儿解决了问题,自己也长了见识,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