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琢磨了一天,总算把那个“存货周转率”给整明白了。之前老听人说这玩意儿,什么公司运营效率,资金占用,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寻思着自个儿也得搞明白,不然以后跟人聊天都插不上嘴。
起因:为啥要搞这个?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帮我一表哥瞅他的小杂货铺。他老说感觉货压了不少,但钱没见到多少,问我有没有啥法子能看看是不是货进多了或者卖得太慢。我当时就想到了这个“存货周转率”,感觉应该能派上用场。
第一步:找数据,这可把我折腾得够呛
要算这个率,我先上网查了查,发现主要得有两个数:一个是销货成本,另一个是平均存货。
销货成本还好说点,表哥他有个小本子,记着每天卖出去的东西是按进货价多少钱算的。我就让他把一个月的数给扒拉出来,加一块儿,这就是这个月的销货成本了。记住,是成本,不是卖出去的那个价钱。
麻烦的是那个平均存货。这玩意儿是(期初存货 + 期末存货)/ 2 。
- 期初存货:就是这个月刚开始的时候,店里所有货的进货价总和。这个得盘点,我让表哥在月初那天晚上关门后好好盘了一次,拿计算器按了半天。
- 期末存货:就是这个月一天,店里剩下所有货的进货价总和。又盘了一次。
这两个数一出来,加起来再除以2,平均存货就有了。我跟表哥说,你要是想算得更准,最好是每天的存货都记下来,然后算个平均,但咱小本买卖,先这么粗略算算也行。
第二步:套公式,开始计算
数据都齐了,就开始算了。公式是这样的:
存货周转率 = 销货成本 / 平均存货
举个例子,假设我表哥那个月:
- 销货成本是2万块。
- 月初存货是1万块,月末存货是1万2千块。那平均存货就是 (10000 + 12000) / 2 = 11000块。
那他的存货周转率就是:20000 / 11000 ≈ 1.82次。
这个“次”是啥意思?就是说,在这个月里,他店里的存货平均周转了1.82回。数字越大,说明货卖得越快,资金占压就越少。
第三步:再算个存货周转天数,看得更明白
光看次数,有时候还不够直观。我又查了下,还有个“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更容易理解。
存货周转天数 = 计算期天数 / 存货周转率
还用上面的例子,我们算的是一个月的情况,就算30天。
那存货周转天数就是:30天 / 1.82次 ≈ 16.5天。
这意思就是,他店里的货,从进来到卖出去,平均需要16.5天。这下表哥就清楚多了,哪些货超过这个天数还没卖掉,就得琢磨琢磨是不是进多了,或者要不要搞点促销了。
实践后的感想
搞完这一套,感觉也不难,关键是得有耐心去扒拉数据。特别是那个盘点存货,真是个体力活儿。但算出来之后,心里确实有数多了。表哥也说,以前就是凭感觉,现在有数字摆着,就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了。对我自己来说,也算是把一个模糊的概念给具体化了,以后再看到财报上这些词,也能大概知道是咋回事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