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事儿,就是这个“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公式。别看名字听着挺绕口的,搞明白了,对咱自个儿盘点家底,看看钱转得快不快,还是挺有用的。
为啥突然想搞这个?
前阵子,我自个儿弄的那个小买卖,感觉钱老是回不来,账面上看着有钱,兜里却空空的。我就纳闷了,这到底咋回事?后来瞎琢磨,也问了几个懂行的朋友,他们就跟我提到了这个“应收账款周转率”。说这玩意儿能看出我这钱“躺”在别人钱包里的时间长短。
开始动手找公式、理解公式
我这人就喜欢刨根问底。于是我就上网搜,也翻了些以前的老书。发现这公式有好几种说法,但核心意思都差不多。
我一开始看到的,比较全乎的是这个: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这里面又有几个小点:
- 赊销收入净额:这个简单说,就是我卖东西出去,人家没当场给钱,而是先欠着的那些销售收入。还得是“净额”,就是把那些退货、折扣都给减掉之后剩下的。有时候,如果公司不单独算赊销,或者这个数不好拿,也有用“销售净收入”总额来近似算的,但朋友说,能用赊销收入净额最更准。我还得从我的总销售收入里,把那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销收入”给刨掉。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这个也好理解,就是一段时间内,我平均有多少钱是被别人欠着的。一般就是拿期初的应收账款(比如年初欠我的钱)和期末的应收账款(比如年末欠我的钱)加起来,然后除以2,算个平均值。
那公式拆开来就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 = (当期销售净收入 - 当期现销收入) / [(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 2]
一开始看这些公式,啥“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头都大了。后来我琢磨明白了,没那么玄乎。
我的实践步骤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得拿我自个儿的数据套一套。
第一步,扒拉数据。我就翻我那小本本(现在都用电脑记账了哈,比喻,比喻),找出几个关键数:
- 去年的总销售收入。
- 去年里头,有多少是当场就给钱的(现销收入)。
- 去年年初的时候,别人还欠我多少钱(期初应收账款)。
- 去年年底的时候,别人又欠我多少钱(期末应收账款)。
第二步,算“赊销收入净额”。我就拿总销售收入减去现销收入,得出来的就是赊销出去的钱。假设我去年总共卖了10万块钱的东西,其中2万是当场结清的,那赊销收入净额就是 10 - 2 = 8万块。
第三步,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比如我去年年初客户欠我1万,年底欠我1万5。那平均余额就是 (1万 + 1万5) / 2 = 1万2千5。
第四步,套公式!拿我上面算出来的数一套:应收账款周转率 = 80000 / 12500 = 6.4。这个数就表示,我去年这应收账款平均周转了6.4次。意思就是,从东西赊出去到钱收回来,这个过程重复了6.4遍。
算出结果有啥用?
算出这个6.4,我就琢磨,这算快还是慢?朋友说,这个数越高越说明你钱收回来越快,资金利用效率高,不容易变成坏账。
我还顺带学了个相关的指标,叫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个更容易理解,就是平均多少天能把一次赊销的钱收回来。
它的公式是: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0天 (或者用365天也行) / 应收账款周转率
用我上面的例子算,就是 360 / 6.4 ≈ 56.25天。也就是说,我卖出去东西,平均大概56天才能把钱收回来。
这下我就心里有数了。如果我觉得56天太长了,就得想想办法,是催款勤快点,还是以后给客户的赊账期缩短点。要是算出来天数特别短,比如十几天,那说明我这回款管理做得还不错。
一点小总结
搞明白这个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对我来说,就像给自己的小买卖装了个小雷达。能时常看看是不是有风险,钱是不是转得动。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公式,但自己动手算一遍,理解就深刻多了。以后再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啥的,看到这个指标,咱也能明白是啥意思了。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都是我自个儿琢磨和实践的过程,说得比较白话,希望能帮到有同样困惑的朋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