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这个“进项税额转出”到底咋平账的事儿。这玩意儿,说复杂也不复杂,但你要是第一次碰上,或者哪一步没整明白,确实能让你头大好一阵子。我自个儿也是从摸索过来的,所以今天就把我这实践过程跟大伙儿分享分享,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啥时候会遇到进项税额转出?
我跟你们说,我刚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后来慢慢做多了,就发现,进项税额转出,说白了就是你之前买东西的时候,那个进项税你已经抵扣过了,或者准备抵扣。但是这东西的用途变了,或者发生了些特殊情况,导致你之前抵扣的那个税额,按规定又不能抵了,你就得把它“吐”出来,也就是转出去。
我自个儿实践的时候,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比方说:
- 改变用途了: 公司买了批材料,本来是打算生产产品卖的,进项税也抵扣了。结果,这批材料后来挪作他用了,比如说,拿去盖了个员工休息室,或者用于集体福利了,这种非应税项目,那对应的进项税就得转出来。
- 非正常损失了: 仓库里的货,因为管理不善发霉了、被偷了,或者遇到自然灾害毁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之前这批货的进项税抵扣过,那也得转出来。
- 免税项目用了: 如果你公司有免征增值税的项目,然后你把之前为应税项目买的东西,用到了这个免税项目上,那相应的进项税也得转。
还有些其他情况,具体得看税务那边的规定。反正核心就是,之前能抵的,现在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抵了,就得做转出。
我是怎么一步步平账的
好了,知道为啥要转出了,接下来说说我具体是怎么操作平账的。这过程不难,关键是细心,把数算对,账做平。
第一步,就是得把为啥要转出的原因给捋清楚。
这点特别重要!因为不同的转出原因,会计处理上借方科目可能不一样。比如是用于集体福利了,那可能就进“应付职工薪酬”;如果是非正常损失,那就可能进“待处理财产损溢”。我每次都会先搞明白,这笔转出到底是对应哪块业务,哪个环节出的问题。
第二步,就是算清楚到底要转出多少税额。
这个也好办。一般情况下,就是你当初抵扣了多少,现在就转出多少。我会去翻当初的采购发票,看看那笔业务对应的进项税额是多少。如果是部分转出,比如说一批货里只有一部分改变了用途,那就要按比例来计算应该转出的税额。比如100块钱的货,税额13块,一半改变用途了,那就要转出13/2 = 6.5块的税。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买的是农产品,那个扣除率计算方式可能跟普通进项税率不一样,得按规定来算。我一般遇到这种特殊的,都会再查查最新的政策,确保算得准。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账上做处理。
这步就是做会计分录了。我一般是这么做的:
你得先看这笔转出的进项税,它对应的是个打个比方:
- 如果是之前买的原材料,后来用在了职工食堂(集体福利),那这部分材料成本和转出的进项税,我就会记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或者直接进“管理费用——福利费”这类科目里面。
- 如果是库存商品因为火灾烧了(非正常损失),那这部分商品的成本和转出的进项税,我就会先挂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等批准处理了再转到“营业外支出”。
- 如果是固定资产改变用途,比如从生产经营用转为给高管个人用了,那转出的税额就要调整固定资产的成本,或者计入当期损益。
借方科目,就根据你第一步捋清楚的转出原因来确定,可能是:
相关成本科目(比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相关资产科目(比如“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相关费用科目(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
“应付职工薪酬”
“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等。
然后,贷方科目,这个是固定的,就是: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把你要转出的税额填进去。金额就是你第二步算出来的那个数。
举个例子,假设我有一批原材料1000块,进项税130块,之前已经抵扣了。现在这批材料全部用于职工食堂了。那我的分录就是: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1130 (或者 管理费用-福利费 1130,看公司核算习惯)
贷:原材料 1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
如果只是转出税额,不涉及成本调整的话,比如某些情况只需要调整税,那分录可能简化为:
借:相关成本/费用/资产科目 13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0
第四步,核对,确保账平了。
做完分录后,我一定会去检查一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总账科目和它下面的明细科目。看看“进项税额转出”这个明细是不是正确反映了这笔业务。然后,我还会看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项目有没有因为这笔分录产生预期的变动。
月末申报增值税的时候,这个“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会自动(或者需要手动填写,看你用的什么申报软件)体现在申报表的相应栏次。这样,你账上的记录就和申报表对上了,这就叫“平账”了。
我的几点小体会
实践下来,我觉得有几点挺重要的:
- 及时性: 啥时候发生了需要转出的业务,就尽快处理。别拖,拖久了容易忘,也容易出错。
- 凭证齐全: 做转出的时候,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改变用途的审批单、损失的鉴定报告啥的,都要附在凭证后面,以备查验。
- 多沟通: 如果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比如采购的材料被生产部门领去干别的了,一定要跟相关部门沟通清楚,拿到准确的信息。
- 不懂就问: 税务政策有时会变,或者有些特殊情况自己拿不准,我就会去查最新的税务文件,或者直接咨询税务局的老师,别想
这个进项税额转出平账,只要你把原因搞清楚,数字算对,分录做正确,就没那么可怕。我一开始也觉得挺绕的,但实际操作几次,把流程理顺了,也就那么回事。希望我这点儿不成熟的经验,能给大伙儿一点点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