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咱们聊聊“金融分析师是干嘛的”这个话题。好多人一听这名头,就觉得特高大上,西装革履,天天在股市里指点江山,钞票哗哗地来。我一开始也这么迷糊,后来自己琢磨了琢磨,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咋开始琢磨这事的?
说起来也巧,是我那刚上大学的外甥,非说对金融感兴趣,将来想当个金融分析师。他爸妈就托我,说我在社会上混得久,让我给孩子说道说道,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是干啥的。我心想这我哪儿知道那么细,平时也就看看新闻,买点基金,压根儿没摸过这行的门道。
但外甥这事儿也不能含糊,我就开始行动起来了。我这人就这点遇上不懂的,就喜欢自个儿去捣鼓捣鼓。
我的实践“调研”过程
我上网搜。铺天盖地的资料,看得我头都大了。什么CFA、FRM,各种模型,宏观微观,看得我云里雾里。光看这些,还是不接地气。
然后,我就找人问。我特地联系上了一个大学同学,他毕业后就进了券商,干的就是类似分析的活儿。我专门请他吃了顿饭,好好请教了一番。
他跟我说,金融分析师这活儿,说白了,就是研究公司和市场,然后给出投资建议。
- 第一步,得看懂公司的“家底”。就是那些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得仔仔细细地看,看这家公司是真赚钱还是假赚钱,有没有欠一屁股债,手头活钱够不够花。这活儿细致着,跟侦探似的,得从一堆数字里找出蛛丝马迹。
- 第二步,得了解公司所在的“圈子”。就是这个行业怎么样,国家政策支持不支持,竞争对手多不多,有没有什么新技术出来会搅局。比如,你要分析个新能源汽车公司,你就得懂现在电池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充电桩够不够用,国家补贴还有没有。
- 第三步,还得看看“大环境”。就是整个经济形势怎么样,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央行是加息还是降息,国际上有没有啥大事发生。这些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债券价格。
- 第四步,把这些东西汇总起来,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资?现在股价是高了还是低了?未来有啥风险?有啥机会?然后写成报告,给基金经理看,或者给客户看。有时候还得做个模型,用各种数据去预测未来的股价或者收益。
我那同学还说,这活儿听着好像挺光鲜,挺熬人的。市场天天变,你就得天天学,天天看,数据处理量巨大,加班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发财报那几天,简直就是住在公司了。
我总结下来的“大白话”
听他这么一说,我再结合网上看的那些,总算有点概念了。我给外甥总结的就是:
金融分析师,就是个“金融界的侦探+算命先生”。
他们得挖信息,把一家公司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摸清楚,还得把整个行业和经济大环境也搞明白。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做预测,判断这公司、这股票、这债券未来是涨是跌,值不值得买。
具体干的活儿,主要就是:
- 看数字:天天跟公司财报打交道,分析各种财务数据。
- 查资料:研究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市场新闻。
- 跑调研:有时候还得亲自去上市公司看看,跟管理层聊聊。
- 写报告:把研究结果写成有条理的分析报告。
- 做模型:用数学工具和软件做各种估值和预测模型。
- 沟通交流:跟同事、老板、客户解释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要想干好这个,知识储备肯定少不了,经济、金融、会计这些都得懂点。逻辑分析能力要强,能从一堆乱七八糟的信息里找出有用的东西。还得能坐得住,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看报告、分析数据。抗压能力也得毕竟市场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你的判断准不准。
所以你看,这活儿真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背后下的功夫可深了去了。我把这些跟外甥一说,他倒是听得津津有味,说更有兴趣了。得,年轻人有想法就路是自己走的嘛我这番“实践调研”也算没白费,自己也长了不少见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