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会计这点事儿的经历。也不是啥专业分享,就是瞎捣鼓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同样想了解会计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最初的念头:为啥要学这玩意儿?
说起来也挺偶然的。我对会计这东西真是两眼一抹黑,总觉得那是特别高深、特别枯燥的一门学问。平时自己花钱大手大脚,月底一看账单就傻眼,心想这不行,得学学怎么管钱。后来又想着,要是自己以后想搞点小买卖啥的,不懂点会计,那不是瞎子摸象嘛一拍脑袋,决定去搞搞会计这玩意儿。
摸索阶段:从哪儿下手?
刚开始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我就上网瞎搜,什么“会计入门”、“新手学会计”之类的。看着看着,发现以前有个叫“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说是入门级的,不过后来听说取消了。现在的路子好像是直接考“初级会计职称”。我想着不管考不考试,基础知识总得学。
于是我就开始找教材。市面上会计基础的书可真不少,挑了一本看着排版舒服、例子比较多的。想着光看书不行,还得配合点视频讲解,那样理解起来能快点。又在网上找了些免费的会计基础课程,跟着老师一点点听。
啃书本、刷视频:我的学习日常
学习过程嘛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接触那些概念,什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有那个著名的“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真是把我给绕晕了。我记得当时花了老大劲才理解这几个东西是啥意思,它们之间又是怎么个关系。
然后就是学习:
- 会计科目与账户:一开始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科目名称,什么“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头都大了。后来慢慢明白,这些就是给公司里的钱和物分门别类,方便记录和管理。
- 会计的记账方法:重点就是那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刚开始真搞不懂为啥增加是“借”,减少是“贷”,或者反过来。我就死记硬背,然后多看例子,慢慢才琢磨出点味道。
- 会计凭证:就是那些发票、收据什么的原始凭证,还有根据原始凭证做的记账凭证。这个相对好理解,毕竟生活中也常见。
- 会计账簿:什么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感觉就像是给公司的钱和物建了个档案库,条条框框都记录清楚。
我当时就是每天规定自己看多少页书,听几节课。遇到不懂的,就反复看,或者在网上找找有没有人解释得更通俗易懂。有时候一个知识点能卡我好几天,那叫一个郁闷。但啃下来之后,又特有成就感。
实践出真知:尝试着自己捣鼓
光说不练假把式嘛学了点理论,我就想着能不能实际操作一下。咱也没公司给我练手,我就拿自己日常的开销试试水。比如,我今天买了菜花了多少钱,交了水电费多少钱,试着用借贷的方法给自己记个“流水账”。虽然不正规,但能帮我更好地理解那些科目和记账规则。
我还试着找了些简单的会计案例题来做,对着答案分析,看看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会错。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枯燥,但确实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现在的我:一点点心得
我现在离什么“从业”水平还差得远!也就是对会计有了个初步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觉得它神秘莫测了。至少现在看一些简单的财务报表,能大概明白说的是啥意思,不会完全抓瞎。
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通过学习会计,我对钱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花钱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想一想,这笔支出属于什么性质,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有啥影响。也算是间接培养了一点理财的意识。
学习会计的过程虽然有点小曲折,但只要肯花时间去琢磨,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你也对会计感兴趣,不妨也像我一样,从最基础的开始,一点点啃,说不定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