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跟大家伙儿聊聊,前段时间我们单位搞的那个会计知识大赛的事儿。一开始琢磨这事儿,主要还是觉得大伙儿平时埋头做账、报税,挺枯燥的,想整个活动让大家伙儿稍微轻松一下,顺带着也能巩固巩固业务知识,一举两得嘛
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我,就主动请缨,跟领导提了这么个想法。领导一听,觉得挺就拍板让我去弄。这下可任务接下来了,就得开始琢磨怎么干了。咱也不是专业搞活动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第一步,那肯定是定方向、划范围。会计这玩意儿,东西太多了,什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还有那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得涉及到点儿。我就琢磨着,不能太偏,也不能太简单,得让大家都有参与感。
然后就是搜集题目。这块儿,可把我给折腾得够呛。一开始想着自己出点,后来发现工作量太大,而且自己出的题容易有局限性。没办法,只能上网搜罗了一大堆,又参考了些什么“用友杯”之类的历年赛题,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题库。扒拉下来一看,好家伙,题海无涯!
接下来就是筛选和整理题目。下载下来的题目五花八门,深浅不一。我就一道道看,把那些太偏太怪的、或者答案有争议的都给剔了。然后按照类型分,比如:
- 单选题:这个必须有,考基础概念。
- 多选题:这个能增加点难度,考理解的全面性。
- 判断题:这个考细节的把握。
- 我还加了几个简单的案例分析,就是那种给个小情景,问你怎么处理,或者让你判断里面有没有啥问题。比如“由甲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旳乙企业因陷入严重财务困难无法支付到期贷款本息万元,被贷款银行提起诉讼。6月20日,法院一审判决甲企业承担连带偿还责任”,这种就挺考验综合能力的。
题目数量也得控制,大概整个百十来道,弄个初赛摸摸底。我还特地注意了,像什么“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参与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不得少于( )学分”这类跟日常工作结合紧密的,得多放点。
赛制的敲定与执行
题目库整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琢磨赛制。我想着不能太复杂,就分了几个环节。先是大家统一笔试答题,筛选一部分人出来。然后,再搞个现场抢答,增加点紧张刺激感。为了公平,我还专门找了几个不同部门的同事当裁判和计分员。
奖品也得准备,虽然说精神鼓励为主,但物质奖励也不能少。不用太贵重,就是一些实用的小东西,比如笔记本、钢笔、或者弄点小额的购物卡啥的,图个乐呵。
万事俱备,就开始组织报名和宣传了。在单位内部群里发通知,贴海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一开始还担心没人报名,没想到大伙儿热情还挺高,特别是年轻同事,都挺踊跃的。
比赛那天,还真挺热闹。拉了横幅,准备了点小零食、小奖品啥的。笔试的时候,大家一个个都埋头苦干,挺认真的。到了抢答环节,气氛就更活跃了,你争我抢的,还真有点紧张刺激。有些平时看着不声不响的同事,抢起题来那叫一个快准狠,让人刮目相看。
活动效果与反思
整个活动搞下来,虽然中间也有些小忙乱,但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效果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1,确实活跃了气氛,大家从紧张的日常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乐呵乐呵挺
2,通过比赛,大伙儿对一些平时可能不太注意的知识点,又重新温习了一遍。比如金融资产减值那块儿,有些同事就说,要不是比赛,平时真没太仔细抠那些细节。
再者,也发现了一些学习积极分子和业务尖子,对以后培养骨干也有点参考价值。
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题目的难度把握上,有些可能还是稍微难了点,下次可以再调整。还有就是现场抢答环节,有些同事可能比较内向,不太敢抢,以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团队赛的元素,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这回实践让我觉得,有时候换个方式搞学习,效果反而更下次有机会,我还想再试试别的花样,比如搞个实际操作技能比武啥的。反正,只要能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提升自己,就是好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