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最近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小学六年级数学里那个“税率”。别看这仨字简单,真要给娃掰扯明白,还得费点心思。我这就把我这几天的实践过程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起初的困惑——这玩意儿咋讲?
前两天,我家那小子放学回来,一脸懵圈地问我:“爸,啥是纳税?税率又是啥玩意儿?”我一听,得,到这单元了。我自个儿当然知道是可要用六年级孩子能懂的话讲出来,还真得琢磨琢磨。
我先是翻了翻娃的课本,瞅了瞅上面的定义和例题。课本上写得挺官方的,说纳税是根据国家规定,把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 我寻思着,这么干巴巴地讲,娃肯定听不进去。
我的第一步:从“为啥要交钱”入手
我就想,得从根儿上说起。我跟娃说:“你想想,咱们家门口那条新修的马路,是不是又宽敞又干净?还有你上的学校,老师教你们知识,用的教室、操场,这些是不是都得花钱?”娃点点头。
“那这钱从哪儿来?总不能凭空变出来?”我接着引导,“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的管家,要为大家办事儿,比如修路、建学校、造公园,甚至保护咱们国家安全,都需要钱。这些钱,很大一部分就是大家伙儿交的‘税’。”
这么一说,娃好像有点明白了,,原来交上去的钱是用来干这些大事儿的。
攻克“税率”——把它变成熟悉的东西
理解了为啥要纳税,接下来就是“税率”这个重点了。这玩意儿是个百分数,我琢磨着得跟以前学过的百分数联系起来。
我对娃说:“‘税率’,就是规定了你要交多少钱的‘比例’。比如,你开个小卖部,卖东西赚了100块钱,如果国家规定这个行业的税率是5%,那意思就是你每赚100块钱,就要交5块钱给国家。这个5%就是税率。”
为了让他更直观,我还打了几个比方:
- “就像咱们去买打折的衣服,说打八折,就是原价的80%,对?税率也类似,告诉你应该拿出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去交税。”
- “还记得咱们算过合格率吗?比如生产100个零件,98个合格,合格率就是98%。税率也是个‘率’,表示应纳税额占收入的百分比。”
这么一对比,娃对“税率是个百分比”这个概念就清晰多了。
核心公式怎么记?——实操演练
知道了是也知道了是百分比,那具体怎么算?这就涉及到公式了:应纳税额 = 各种收入 × 相应的税率。
我先是给他讲清楚啥是“应纳税额”,就是应该要交的税款。然后,我开始出题了,从简单的开始:
“比如说,楼下王叔叔的小饭馆,这个月营业额是20000元,国家规定餐饮业的营业税税率是5%,那王叔叔这个月应该交多少税?”
我引导他一步步来:
先找出“收入”是多少?——20000元。
再找出“税率”是多少?——5%。
然后用收入乘以税率:20000 × 5% = 20000 × (5/100) = 1000元。
“算出来,王叔叔这个月要交1000块钱的税。”我告诉他,这1000块钱就是“应纳税额”。
我还特意强调了,不同类型的收入,税率可能不一样。比如开工厂的税率、写书稿费的税率、中彩票的税率,都可能不同,但计算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
练练手,巩固一下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从练习册上找了几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让他自己做:
- 有的是告诉了营业额和税率,求应纳税额。
- 有的是反过来,告诉了应纳税额和税率,求营业额(这个稍微难一点,就是解方程或者用除法)。
- 还有的题目会问“税后收入是多少”,那就得先算出税款,再用总收入减去税款。
一开始他还有点手生,特别是百分数和小数互化那里容易出错。我就陪着他一道道题分析,强调看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已知条件有哪些,慢慢地,他就上手了。
的总结与感悟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感觉娃对税率这块儿算是基本弄明白了。最关键的是,他知道了纳税的意义,不再觉得交税是件莫名其妙的事儿。
我觉得,教孩子知识,关键还是得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光靠死记硬背定义和公式,孩子不仅学得累,还容易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扎实。
这回实践下来,我自己也对“税”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只是小学六年级的知识点,但里面的道理还是挺重要的。希望我家小子以后能成为一个诚信纳税的好公民,哈哈!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能给家里有同款娃的家长们一点点启发。下次再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