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项目分析报告卡在折现率这儿了,老板非要我算股权成本那块。财务课本上写的公式明明需要贝塔系数,可我翻遍公司数据库愣是找不着这玩意儿,抓瞎了整整两天。
财务数据?不存在的!
本来想抄个近路,直接扒拉公司系统里的历史股价和指数数据。结果点开一看傻眼了:上市不满两年的次新股,全是心电图走势,跟大盘指数对不上节奏。行政小妹还补刀:“去年股价崩盘那会儿的波动数据?早被技术部清缓存误删!”
硬着头皮自己造轮子
抱着键盘搜了三小时论文,在某个投资论坛角落挖到个土办法:找同行业老司机带路。立马打开行情软件开始拉清单:
- 主营产品跟咱家九成相似的A公司:贝塔值1.2
- 市场份额排第三的B公司:贝塔值1.35
- 上个月刚并购同类业务的C公司:贝塔值0.95
把这三个数扔计算器里哐哐一顿按:(1.2+1.35+0.95)/3 = 1.17,手写个“行业平均贝塔”拍桌上。
财务总监亲自下场改作业
报告交上去半小时,总监端着枸杞茶晃过来:“你这1.17算得倒是快,但负债情况吃干饭的?”看我懵住,老头直接操刀演示:
- 把同行公司负债率全扒出来:A公司负债率60%,B公司45%,C公司70%
- 咔嚓去除杠杆影响:无杠杆贝塔 = 实测贝塔 / (1 + (1-税率)×负债/权益)
- 再套上自家28%的负债率重新加杠杆
算出来修正值1.08,老头笔一扔:“上市公司壳资源溢价还没算!手动再加0.1!”
血泪总结的野路子
折腾完盯着最终采用的1.18贝塔值,突然就悟了:
- 逮几只同行老乌龟扒数据
- 负债率不同的拿杠杆公式拧巴拧巴
- 眼一闭心一横手动调参数
等报告会上CFO问起来源,直接甩锅:“行业龙头贝塔均值结合专家判断”,全场顿时充满学术的空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