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差点被坑惨了。朋友拉我合伙开小公司,合同都拟好了,签完才发现里头猫腻——有个所谓的投资方压根没注册执照。这破事气得我翻了一礼拜《民法典》,总算摸出门道,今天就跟大伙唠唠怎么扒皮法律上的"人"。
第一步:掏出法律照妖镜
先抄家伙!我从司法局官网下载了《民法典总则编》,ctrl+F狂搜"主体"俩字。重点盯住"法人"和"自然人"这两章。看到第五十七条直接拍大腿——法人要认准营业执照编号!上周坑我那孙子就死在这儿,合同里写"XX投资控股集团",工商系统里连个屁都没有。
接着扒拉《个体工商户条例》,发现个体户名字后面必须带"店/铺/部"这种接地气后缀。上次帮老妈签水果店供货合同,对方合同上写"王记鲜果有限公司",当场被我抓包——街边摊哪来的有限公司!
第二步:按头查户口
现在拿出你的侦探放大镜!前天帮表弟看奶茶店加盟合同,我是这么操作的:
- 见到公司名称先上工商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全名查状态
- 自然人身份证必须复印件贴合同末页
- 发现某机构名特别唬人?马上查主管单位的红头文件
就上周见的案例:某小区业委会签的维修合同,查完才知这"业委会"压根没备案。后来物业甩出街道办证明啪啪打脸,合同直接变废纸!
第三步:活体检测大法
最关键的一步!昨天帮网友审租房合同时实操: 1. 抓合同开头"当事人"条款,房东身份证复印件没附?当场让他手机拍过来;
上周我哥们就被这套救过命——给广告公司打款前发现收款方是"李四工作室",合同写的却是"七彩祥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微信群里质问后对方秒怂重拟合同。
搞完这三板斧,现在看合同就像玩找茬游戏。昨天帮邻居看装修协议,五分钟揪出三个坑:设计师用个人名义签设计条款,材料商执照过期半年,监理单位名称少写"责任"俩字。气得施工队老板直骂娘:"你这比律所还较真!"
记住这血泪教训:管他合同写得天花乱坠,先扒了签约方的底裤看看是人是鬼。打工人带脑子上班,别学我当初当冤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