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想起来研究这个
前几天我在家看电视,看到一个什么股票分析的节目,里头主持人一直吹财务杠杆有多厉害,说什么借钱赚钱。当时我就纳闷,这东西到底咋算的?别忽悠人。我自己平时也搞点小投资,前年买了个二手房,结果房贷一压,整个人跟拖死狗似的。一想到钱的事儿,心里就烦。于是我决定好好弄明白这玩意儿。管它多麻烦,就当给自己补点财务知识。
开头就瞎折腾
开始前,我直接冲电脑前,先打开搜索,输入“财务杠杆公式”,结果出来一堆吓人的词儿。什么EBIT、ROE,看得我头大,感觉像外星语翻译。点开几个文章,全是专业术语,看了三分钟就放弃。记得去年学做菜时也是,菜谱复杂得能死人。学东西就不能简单点吗?回头一想,可能大家都一样,新手就该有新手的方法。
找个傻瓜式方法
我不信邪,换个思路来。既然是傻瓜式,我就回忆上学那会儿数学课,简单加除法的玩意儿。翻出财务书,草草翻了几页,没看懂。又换个法子,跑去问小区邻居老王,他退休前是个会计,应该懂。他笑了笑说:“这玩意儿简单,杠杆就是用借的钱除以自己的钱。算个比例就搞定,太复杂的都是唬人。”听他这么说,我感觉脑子开窍了。
回家后,我又上网试试,这回搜“简单财务杠杆计算”。真挖出些小白版内容。其中一条是:财务杠杆 = 欠的钱 / 自己的钱。这公式看着就像小学生题,直接抄下来。心里琢磨着,欠的钱是房贷、信用卡债呗;自己的钱就是存款、房产减掉欠款后的数。
动手试着算一算
光说不动假把式。我掏出账本,把自己的数字套进去。去年买房时,总资产是房子300万,其中欠银行200万,自己就100万。按公式来:欠的钱是200万,自己的钱是100万。除一下,2!这就叫杠杆比例。哈,感觉太简单了,之前被术语吓坏。
为了验证,我又用例子演算。假设一个小生意:你投资10万开店铺,然后借钱50万进货。总资产60万,自己的钱10万。杠杆 = 50万欠款 / 10万本金 = 5。结果就是5倍压力,意思借的钱多,赚钱时倍速涨,亏钱时倍速赔。真这么傻瓜,比算菜谱还容易。
结果挺好玩的
搞明白后,我心里踏实不少。直接应用到实际,前几天我在小区群里分享这个,一个年轻人问我房贷的事儿,帮他算了算。他用公式:负债30万 / 存款5万 = 杠杆6,意思是压力巨大,建议他多还点贷。大家反响不错,都说“原来这么简单”。我自己也挺有成就感,学会一个新招儿,再也不用被那些复杂的文章坑了。
总结下,实践这种事儿,就得从零开始,慢慢折腾。以前总以为财务高大上,现在知道,公式就那个除法的笨蛋版本。生活里用起来,清清楚楚的。下回我再学点别的,肯定还这么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