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中华会计学校念书的时候,刚毕业那会儿,找工作真跟撞大运似的。发了十几份简历,人家用人单位连消息都不回,我一整天窝在家里,整个人都蔫儿了。心里就琢磨着,这学校的就业保障不是说挺好嘛咋轮到我这儿,就变成了空头支票?后来我干脆不靠学校推荐了,自己动手,折腾出了三个方法,让用人单位像抢打折白菜一样来要人。
第一步:我摸清了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
这事儿没外人能帮,我自个儿开始研究市场上的会计岗位。每天一早起来,我就刷招聘网站,看看哪些公司招人多,职位要求是结果发现,好多单位都缺有实操经验的会计,比如能快速上手做账报税的。我就觉得,光靠学校教的那点理论,确实不够使。我先报名参加了一个线上实操班,每天晚上花俩小时学做小企业的账本。这个过程挺枯燥的,但坚持了两三周,我就把流程摸熟了。关键是用这个经验去试投简历时,面试机会突然多了起来。有个小公司说,他们喜欢这种“能直接上手的”,一下子就给我发了offer邀请。这事儿让我明白:提升实际技能,比啥文凭都管用。
第二步:我把求职材料折腾得漂漂亮亮
起初我的简历做得特糙,就一页纸,写着学历和几句套话。后来我换了个招儿——找过来人指点。我联系了以前的校友,厚着脸皮加了几个微信群,在里面问问他们简历咋写。有个学姐直接告诉我:重点突出你干的活儿,别光说理论!我就把实习经验全塞进去,还加了点数字,比如“一个月处理了200笔报销单据”。面试前,我还模拟练了好几回,对着镜子练回答问题,避免结结巴巴的。结果再去面试时,考官一个劲问细节,我都能对答如流。有一回面试完没几天,两家单位主动打电话催我入职,说喜欢我这种“靠谱又利索”的劲儿。这回我才懂了:包装好自己,让用人单位一眼看中。
第三步:我主动去搭人脉线
以前我特内向,找工作全靠投简历,结果常被刷下来。后来我试了个笨方法——参加行业分享会。我找了个本地的会计沙龙,硬着头皮去聊了几回。头两次还冷场,人家聊得火热,我就傻站着。但慢慢脸皮厚了,我逮到机会就问人家公司招不招人,或者分享点刚学的小技巧。就这么混熟了几个经理。微信一加,人家时不时推岗位信息过来。最神的一次是,有个经理直接帮我介绍了个大公司的面试,没走正式流程就进去了。现在想想,扩展人脉比啥证书都有用,拉来一堆机会。
折腾完这三个方法,我的工作局面彻底翻盘。从一个没人要的毕业生,到三四个单位抢着发offer,我选了个薪资高的地方上班去了。现在回头看,学校的就业保障只是个起点,关键还得自己动手干。这三个法子简单又实在,谁用谁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