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记账本发现上个月多缴了五百块税钱,气得我拍大腿。正好最近工作室要开票,干脆把常见几种税的算法全捋一遍,免得以后再吃哑巴亏。
翻箱倒柜查资料
先把税务局官网和记账软件全打开,对着工作室去年的流水一条条筛。这才发现光常见的税就有五种算法:增值税看开票额,个税看工资条,企业所得税卡利润,消费税盯商品种类,城建税绑着增值税走。
- 增值税最磨人:小规模纳税人开10万票,直接10万×3%=3000块。一般纳税人更头疼,得拿销项税减进项税,上个月买设备抵扣的2千能省点钱
- 个税把我算乐了:朋友上月工资2万,5000以下免税,剩1万5按3%到10%阶梯跳。算完发现,要是多报100块租房抵扣,能少缴45
- 企业所得税卡得死:会计说去年工作室赚30万,先乘25%税率,但研发费用多报了5万,省了1万2税款
拿买菜算消费税
刚想歇会儿,媳妇让我买烟酒送客户。结果发现:烟草局门口最便宜的烟14块,其中7块是消费税;白酒标价100,里面20块是税。给客户拎礼盒时手都在抖——这哪是送礼,简直是给税务局上供。
算城建税时气得笑出声:前面增值税刚缴3000,回头就要再交3000×7%=210。这不跟烤肉店收完菜钱再加炭火费一样嘛
税单贴满一冰箱
现在工作室墙上直接挂了张税率对照表。前天给新员工发工资,用阶梯算法比旧公式少扣他八十块,小伙还以为是发奖金。昨天开发票前特意压了三天,等进项税单据到账才开票,省了六百多。
不过还是踩了坑:去超市买促销牛奶没细看,结账才发现含消费税。回家路上捏着奶盒骂街——多交的五块钱税够买根冰棍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