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老听人唠叨,说个税起征点就是5000块,税前超了就得交税,没超就税后美滋滋。我一琢磨不对,这种说法听起来简单,可实操起来差点儿被坑进去。于是我就挽起袖子,开搞了个亲身实验。
第一步:被朋友坑了,气得我跳脚
上周三晚上,我跟老张撸串儿。他一脸得意地吹:“哥们你工资超5000没?超了就赶紧省着点,起征点直接扣税!”我寻思着这货不是刚升职么,该不会被忽悠了。回家一查手机,一堆短视频说“税后工资起征点5000”,这不是把人当傻子糊弄吗?我立马打开电脑,开干起来。
第二步:瞎查资料,像个没头苍蝇
我先搜网上文章,乱七八糟一堆,全是自媒体写的。有的说税前5000块是起征点,税后就能保住全款;有的说不同城市不同标准,看得我头皮发麻。下载了几个税务APP,注册完发现全是推销,屁真相没捞着。我骂咧咧地摔了鼠标,这跟迷宫打转有啥区别?转天,我又跑税务局官网扒拉文件。点开那个《个人所得税法》,文字密密麻麻,眼睛都快花了。总算瞄到关键点:起征点是指税前收入起点,可它实际是按年度算的,还分不同项目,搞起来更复杂!
第三步:硬核实操,自己算账
我撸起键盘,建了个excel,拉了个表模拟。假设月薪7000块,按网传说法起征点5000,应该交(7000-5000)×3%的税对?结果一算税后到账6700,挺爽的!可转头一看官方文件,发现坑大了:起征点是“综合所得”起点,还扣掉社保、公积金那些。我火速打开工资条,拿自己工资试了试:
- 税前7000块,社保扣500
- 剩6500,再扣标准5000起征点
- 算税时基数实际1500(6500-5000),税45块
- 税后到手6455块
天,税后根本不是网传的6700!差点儿多花冤枉钱。
第四步:真相水落石出,忍不住开喷
折腾了大半天,终于搞明白问题在哪儿。起征点5000块不是一刀切:它是税前收入减掉扣除项后的起点。税后工资不能直接套用起征点概念!说白了,误导人的帖子就是想博眼球,害普通打工人稀里糊涂少拿钱。我气得当场发朋友圈吐槽:“你们能不能别瞎扯蛋?起征点是门槛儿,税前税后得掰开了揉碎了看!”现在想想,去年我面试时就被HR坑过一次,他说“税后包起征点”,要不是这回实践,差点儿接了个钱少的活儿。
事儿完了,我也懒得瞎掰扯。反正真相摆这儿:个税讲究税前减项再起征,税后数儿是结果别当标准。那些网上瞎喊的人,估计就和我老张一样,装装逼罢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