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准备换新车,兴冲冲去4s店看中了辆国产suv,结果销售张嘴就报了个“落地价”,说里头含了购置税。我这人有点强迫症,总觉得不自己算一遍心里不踏实,结果回家拿计算机哐哐一顿按,发现数字对不上——好家伙差点被坑两千块!
差点踩坑的起步
那天晚上蹲沙发上扒拉手机查攻略,跳出来全是啥“裸车价×10%”的说法。我按销售给的裸车价15万×10%,算出来1万5。可合同上购置税写的是1万3千8!当时就懵了,手指头戳着计算机反复算,愣是搞不明白为啥差这一千多。
急得我直接冲回4s店找销售理论。那小哥支支吾吾半天,才憋出来一句:“哥,购置税是发票价除以11.3来算的...”我火气蹭就上来了:“那你早说!非绕什么落地价!”差点当场掀桌走人。
自己动手搞明白公式
回家泡了壶浓茶压火气,重新打开电脑搜税务局文件。这才捋清楚算法:购置税=裸车发票价÷11.3。关键点在于:
- 必须看购车发票左下角写的“不含税价”
- 4s店送的贴膜脚垫这些赠品不能算进去
- 新能源车现在免税,燃油车照旧
拿我这车举例:发票价写着143300元,用143300÷11.3≈12677元。再翻出合同里写的购置税12800元——合着销售把装潢费偷偷塞进税里算了!
带着证据杀回4s店
第二天揣着打印的税务政策直奔展厅。当着我面销售脸都绿了,键盘敲得噼里啪响重新算。结果:实际购置税12677元,多收的1123元当场给我抹了零头。财务大姐还嘀咕:“这年头顾客咋比会计还会算...”
提车那天特意盯着打发票:车身价143300元,购置税单开12677元,白纸黑字看得明明白白。总算松了口气!
现在车都开半个月了,想起这事儿还后怕。要是当初懒得算,这一千多就当冤枉钱送给4s店买咖啡了。所以各位要买车的记住:别信销售的嘴,自己拿计算器按两遍最靠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