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转嫁的形式有混转吗?
一、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有6种,它们分别是:
1、前转: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后转:也称逆转或向后转嫁,是指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3、混转:也称散转,是指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初中中比较常见。
4、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消转实质上是用生产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5、旁转:也称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它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
②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③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税负转嫁方式主要有前转、后转、混转、旁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方式。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一)供求弹性: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和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因为对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课税能否转嫁,转嫁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弹性决定的。
(二)市场结构: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税负转嫁的情况是不同的。市场结构成为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
(三)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具有:
一是如果课税的范围较窄,则课税商品的替代性较大,消费者可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而增加其他商品的需求,因而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税负易向卖方转嫁;如果课税的范围较大,涉及到所有同类商品,消费者就难以通过增加对替代品的需求来避让税收负担,则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税负易由买方承担。
二是对生产资料课税,特别是对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课税,由于其生产规模变动较难,供给弹性亦小,生产者在税收转嫁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扩展资料:
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最终承担税款的人则被称为负税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通过税负转嫁的途径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普通的经济现象。
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以及如何转嫁,决定于多种因素。理论和实践往往不一致。有时理论上认为可以转嫁,而在具体情况下却不能转嫁或较难转嫁;有时理论上认为不易转嫁,而实际中却实现了转嫁。
在各种不同类别的税收中,税负能否转嫁以及转嫁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但税负转嫁作为税收负担的运动,总是有其最一般的规则。认识税负转嫁的规则,有助于税负转嫁成功。
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动而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对工资收入者所课征的税收不能转嫁外,其他各种税收均与价格存在一定关系,均可不同程度地转嫁出去,尤其是对商品课征的税最易转嫁。
一般来说,税负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要看商品需求弹性如何,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越是敏感,则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就越困难;反之,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或无弹性,则税负越有可能向前转嫁。
准确地说,需求弹性大,则税负转嫁就很困难,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少,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多;需求弹性小,则税负容易转嫁,且向前转给消费者的多,向后转给原供应者的少;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前转嫁给消费者;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可能全部向后转嫁给原供应者。
需求弹性越大,转嫁的可能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转嫁的可能性越大,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什么是税收转嫁?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所纳税收,而通过购入或销出商品价格的变动,或通过其他手段,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税负转嫁并不会影响税收的总体负担,但会使税收负担在不同的纳税人之间进行分配,对不同的纳税人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税负转嫁是税收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说来,税负转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前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这种转嫁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方能完成。当购买者属于消费者时,转嫁会一次完成。当购买者属于经营者时,会发生辗转向前转嫁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前转。
2.后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后转嫁可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才会完成。当销售者无法再向后转嫁时,销售者就是税负承担者,转嫁一次完成。当销售者能够继续向后转嫁时,也会发生辗转向后转移税负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后转。
3.散转嫁。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负担,属于纳税人分别向卖方和买方的转嫁。
税收按税负能否转嫁如何分类?
一、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如企业所得税,由企业自己承担,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负担转嫁给了消费者。
二、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如企业所得税,由企业自己承担,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负担转嫁给了消费者。
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的区别?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
1、内容不同: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如消费税、增值税、关税等。间接税通常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劳务价格等办法转嫁出去,最终由消费者负担。
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人头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2、特点不同:
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征对象,较之对流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款是可以转嫁给第三者,而且在政府公共财政收入中相对不稳定。当政府向生产商或供应者收取税款,他们可把货品的价格提高,将部分或全部的税务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3、管理角度上不同:
认为直接对最终纳税人所征收的税就是直接税,而要通过第三者(如批发商)征收的税则是间接税。按这种解释,所得税是对收入取得者征收的税,没有经过第三者,称为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不是对消费者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这些都是间接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