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聊聊这个“三费扣除标准2020”的事儿。说起来,这还是前几年我帮我一开公司的哥们儿梳理账目时候碰上的,当时可真是把我给折腾了一下,所以印象特别深。
大概是2021年初,我那哥们儿的公司头一年完整运营,到了要做年度汇算清缴的时候,他自己对着一堆单子发愁,尤其是那个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里的“三费”扣除,也就是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这三项,他有点懵,不知道哪些能扣,能扣多少。
他找到我,说:“老兄,你给出出主意,我这儿给员工搞了不少福利,培训也花了不少钱,还有工会那边也交了点,是不是都能直接在税前扣掉?”我当时听了,心想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税法有规定的,不是你想扣多少就扣多少的。
我就跟他一起坐下来,第一步,就是先把账本上所有跟这三项相关的支出都给捋出来。他那儿零零散散的,什么过节发的米面油、员工体检费、组织个小团建花的钱、请人来给员工讲课的费用,还有上交给区总工会的钱,都混在一起。
第二步,我就开始回忆和查找2020年那时候的政策规定。我记得模模糊糊有个比例限制,但具体是多少,特别是针对2020年度的,我还得再确认下。我就打开电脑,开始搜相关的税务政策文件。那时候各种解读也多,但咱得找最官方的说法。
找了一圈,总算把那几个关键比例给弄清楚了:
- 职工福利费:那时候的政策是,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能超过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了的部分,那对不起,自己扛着,不能在税前扣。
- 工会经费:这个是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能超过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
- 职工教育经费:这个比例我记得是,除非有特殊行业规定(比如高新技术企业什么的,他们可能有更高的比例或者可以结转),一般企业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以往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计算那个“工资薪金总额”。这个总额可不是随便拍脑袋的,得是企业实际发放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我让哥们儿把他公司2020年全年给所有员工(记得是所有,包括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员工)发放的工资条、银行流水、个税申报记录这些都找出来,仔仔细细核对了一遍,算出来一个准确的年度工资薪金总额。这个数是后面计算扣除限额的基础,马虎不得。
第四步,就是拿实际发生的费用和算出来的扣除限额做比较了。
比如,他公司2020年工资薪金总额假设是100万(举个例子方便理解)。
那职工福利费的扣除限额就是 100万 14% = 14万。
工会经费的扣除限额就是 100万 2% = 2万。
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就是 100万 8% = 8万。
然后,我们就看他实际花的钱:
如果他实际花的福利费是10万,没超过14万的限额,那这10万就可以全额扣除。
如果他实际花的福利费是15万,超过了14万的限额,那也只能扣14万,多出来的1万就不能扣了。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也是一样的道理,哪个小就按哪个扣(实际发生额和限额比)。
当时帮他这么一项项算下来,还真是发现有些支出是超限了的,或者有些他以为能算福利费的,按规定不太好界定。比如有些纯粹的员工聚餐,如果没通过工会经费走,直接从管理费用列支,税务上可能就会有争议,让作为福利费扣除的话,就要看整体的福利费总额是否超标了。
就是把这些算好的、可以扣除的金额,填到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对应的那几栏里去。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我那哥们儿总算是松了口气,对这个“三费”扣除标准心里有数了。他还感慨说:“这开公司真是不容易,不光得会挣钱,还得懂点这些道道儿,不然稀里糊涂的,可能就多交税了,或者少交了以后被查出来更麻烦。”
我自己的实践感受就是,处理这些税务上的事儿,细心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要及时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政策规定,尤其是涉及到比例和基数计算的,一定要弄准确。不然,自己觉得是为员工花了不少钱,结果到头来税前能扣的就那么点,那就有点亏了。咱们也不能为了凑扣除比例去虚增成本,合规还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当年捣鼓“三费扣除标准2020”的一段经历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