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我考中级会计那档子事儿。
当初决定考这个,也是琢磨了挺久的。工作干了几年,感觉到了瓶颈,不多学点啥、不多拿个证,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周围也有同事在考,听他们说起来,感觉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就动了心思。
第一步:下定决心与准备启动
决心下了,那就得行动。我这人做事不喜欢拖拉,立马就开始搜集信息,看看要考哪几门,都用什么教材。网上说法挺多,有的说难上天,有的说基础扎实就行。我寻思着,管他难不难,先干起来再说。跑到书店,把那几本厚厚的教材、辅导书、练习册啥的都给搬回家了。看着堆成小山的书,心里既有点打鼓,也有点小激动。
第二步:漫长又磨人的备考过程
这备考过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制定计划与日常学习
我先是给自己大概规划了一下,每天下班回来,雷打不动至少学两个小时,周末时间就得多投入点。一开始热情高涨,看书、听课(我报了个网课,感觉有人带着讲能好点)、做笔记,安排得满满当当。
- 啃教材:《中级会计实务》那本最厚,内容也最多,真是硬骨头。一开始看,云里雾里的,很多知识点都得反复琢磨。
- 攻克财管:《财务管理》公式多,计算量大,对我这种数学一般的人来说,也是个挑战。就得多练,把公式理解透,做题找到感觉。
- 背经济法:《经济法》条条框框多,需要记的东西不少。这个没啥捷径,就是反复背,结合案例去理解。
遇到的困难与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中间真是状况百出。
有时候工作忙,加班回来累得像条狗,只想躺着,根本不想碰书。那会儿就得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想想为啥要考,逼自己多少看一点儿,保持学习的惯性。
还有就是知识点忘了又记,记了又忘。特别是《会计实务》里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啥的,搞得我头都大了。后来发现,光看书不行,必须得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做错了就翻回去看书,把知识点彻底搞懂。我还弄了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都抄下来,定期翻看,效果挺
那段时间,真是牺牲了不少娱乐时间,朋友聚会能推就推,周末也基本泡在学习里。家人倒是挺支持,这也是我能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步:冲刺与考试
越临近考试,心里越是没底。感觉还有好多没看透,好多题还不会做。那段时间,就是疯狂刷题,看错题本,回顾重点。把教材又快速翻了几遍,尽量做到不留死角。
考试那天,紧张是肯定的。进了考场,找到自己位置坐下,深呼吸几下,告诉自己平时功夫都下到了,正常发挥就行。答题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特别是《会计实务》,题量真不小。遇到难题也不死磕,先跳过去,把会做的都做完再说。
第四步:等待结果与最终收获
考完试,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心里也松快了不少。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那段时间真是有点煎熬,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终于等到查分那天,手心冒汗,点开网页,看到“通过”两个字的时候,差点叫出来!那一刻,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坚持,都值了!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这个中级会计考试,要说一点难度没有,那是假的。毕竟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也深。但要说难到高不可攀,我觉得也不至于。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方法。
- 坚持:备考是个持久战,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中间肯定会有想放弃的时候,能咬牙坚持下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 方法:光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得理解。多做题,特别是真题,揣摩出题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很重要。打好基础是关键,那些看起来简单的基础知识点,往往是考试的重点。
现在回头看,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真的不只是一个证书。它让我养成了持续学习的习惯,也让我在专业上更有底气了。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考,我的建议是,想考就早点开始准备,踏踏实实学,肯定会有收获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