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又到年底了,咱们这些开小公司的,最头疼的一件事估计就是这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了。每年都得折腾一次,不过做熟了也就那么回事。今天我就给大家叨叨一下我自己是怎么做这个账务处理的,纯粹是个人实践记录。
汇算清缴不是说等税务局通知,是咱们自己得主动去算。一年到头,各种收入成本费用都登账了,年底了,就得把这些数拢一起,按照税法那些规定,调增的调增,调减的调减,算出个“应纳税所得额”。这个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跟着政策和实际经营情况来算。
算出来这个“应纳税所得额”之后,乘以咱们小微企业适用的税率,就算出来全年到底应该交多少所得税。这时候关键就来了,得跟你每个季度(或者月份,看你预缴频率)已经预缴的税款比对一下。
算完账,开始做分录
比对完,一般就三种情况:
情况一:发现少交了,得补税
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我算出来全年该交1万块,但之前预缴只交了8千,那还差2千没交。这时候,我就得在账上补记这笔费用和欠税:
我就做一笔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
这笔分录的意思就是,确认了这2000块是今年的所得税费用,同时确认了欠税务局2000块。等实际去银行把这2000块交了的时候,再做一笔: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这样,账就平了,税也交了。
情况二:发现多交了,能退税
偶尔也有运气好的时候,算出来全年该交1万,结果之前预缴交了1万2,多交了2千。这多交的钱,按规定是可以申请退回来的。
这时候账务处理稍微有点不一样。表示我们之前确认的费用多了,或者可以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的贷方余额(如果之前预缴分录做得多导致有贷方余额的话),更常见的做法是等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处理。
等税务局审核通过,把钱退到我们公司账上的时候,我通常这样做分录: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所得税费用 2000
这表示收到了退税款,同时冲减了之前多记的所得税费用。这样处理比较直接,也符合实际业务。
情况三:不多不少,正好
这种情况理论上存在,但实际操作中很少碰到一分不差的。如果真的算出来全年应交税额跟你预缴的总额完全一样,那就不用做调整分录了。只需要确保所有预缴的税款都已经支付并正确记账就行。
关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对了,有时候汇算清缴时会发现是以前年度的账算错了,导致影响了以前年度的所得税。如果调整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那补税或退税影响的就不是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了,而是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来处理。比如发现去年少交了500块税,今年补交,那补提的时候可能就得: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
交钱的时候分录还是一样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会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里面去。
基本上,我每年做小规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账务处理就是这么个流程。核心就是算对数、分对账、交对钱。把这几步搞清楚,也没那么复杂。关键是细心,把账做清楚,也方便以后查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