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个事儿,就是关于北京这边疫情数据发布的事儿。
以前,我这人有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总得瞅一眼官方发的疫情数据。特别是咱自个儿在北京,就更关心了,看看自己这个区儿昨天啥情况,心里好歹有个数,出门干啥的也能掂量掂量。
就这么一直看着,都成习惯了。结果,大概是十二月十号那几天,具体哪天开始变的我也没太留意,反正就是我照常去看数据的时候,发现有点儿不一样了。
咋不一样了?
就是以前,它那个数据不都分区的嘛朝阳多少个,海淀多少个,写得明明白白的。可那天我一看,嚯,没那细分的了,就只给了一个全市的总感染数。当时我还有点儿懵,以为自个儿没找对地方,又翻了翻,确认了,确实是不再公布各区的数据了。
这变化来得不算慢,一开始我还琢磨,这是为啥?后来一想,也对,你看最近这大环境,防控的路子不是一直在调整优化嘛好多地方都不一样了。可能这个数据发布方式的改变,也是跟着整个形势走。
实际体验下来啥感觉?
对我个人来讲:
- 一个习惯没了: 原先每天必看的“分区详情”,现在看不着了,感觉日常里少了一项“固定动作”。
- 信息模糊了点: 以前看分区,感觉离自己更近,现在只有一个全市总数,对身边风险的具体感知好像就没那么直接了,有点儿笼统。
- 更靠自觉了: 没那么详细的数据参考,那出门在外,或者日常生活中,就更得靠自己多注意防护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些,以前也做,现在感觉更得自觉坚持
这事儿出来,我也没觉得有多焦虑。毕竟政策调整也是为了适应新情况。对我来说,就是观察到了生活里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化,然后自个儿也得跟着调整一下信息获取习惯和心理预期。
生活嘛总归是要往前走的,遇到变化,咱就适应它。今天就是把我自己观察到的这个过程和一点儿想法,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算是个实践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