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所有者权益”这玩意儿的时候,我这脑子,就跟一团浆糊似的。
老听人说,看公司厉不厉害,得看这个。但我一个普通人,捣鼓点自己的小买卖,或者就是想算算自己家底,这玩意儿跟我有啥关系?一开始真没搞懂。
我咋开始琢磨这事的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不是寻思着把我那个周末摆摊的小生意好好盘算盘算嘛看看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一堆单子,进货的钱,收回来的钱,乱七八糟的。
我就想,得有个准数。不能光看流水,万一欠的货款比收到的钱还多?那不就白忙活了。
然后我就上网扒拉,看到个公式,说啥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看着挺简单,就三个词儿。但具体到我这小摊子上,啥是资产,啥又是负债?还得我自己捋清楚。
自己动手算算看
光看公式没用,得自个儿动手试试。我就开始琢磨了:
- 资产:这好理解,就是我自个儿有的东西。比如我摆摊用的小货车(虽然是二手的),手里头的现金,支付宝和微信里的余额,还有仓库里没卖出去的货。这些都是能算钱的玩意儿,是我的家当。
- 负债:这个也好懂,就是我欠别人的钱。比如进货还欠供应商的款,还有给小货车办的分期贷款没还完的部分。还有信用卡里欠的钱,这也得算上。
然后我就拿个本子,老老实实地开始记账。左边写资产,一项一项列出来,估个大概的数,然后加起来。右边写负债,也是一项一项地列,把欠的钱加总。
关键一步来了:拿左边那个资产总数,减去右边那个负债总数。
比如,我算了一下,我所有东西加起来大概值个5万块钱(这是资产),但我还欠着别人1万块钱(这是负债)。
那 5万 - 1万 = 4万。
得出来的这个4万块,就是我的“所有者权益”了。
算出来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明白了。这数字,说白了,就是把我所有家当(资产)全卖了,然后还清所有欠款(负债)之后,真正完全属于我自己的那部分钱。
搞明白后的想法
所以你看,这“所有者权益”公式,真不是啥高大上的东西,跟咱们普通人关系也挺大的。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真实的财务状况,是虚胖还是结实,一看就比较清楚了。
以前我可能觉得账户里有几万块流水就挺但现在会多想一步:这里面有多少是随时要还给别人的?有多少才是真正能让我踏实的“底子”?
至少我现在盘算我的小生意,或者看看自家存款和贷款,心里更有谱了。知道自己真正有多少家底,不是挺重要的嘛感觉以后看一些公司的报告,也能稍微看懂一点点了,不至于完全抓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