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月底了,又要开始捣鼓那些账了。今天手头上正好处理了无形资产摊销这块儿,就跟大家唠唠我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事儿给弄完的。
第一步:翻家底,找对象
我得先打开咱们的固定资产(对,无形资产我们习惯也放这模块一起管)那个台账或者列表。得先看看咱公司名下,到底有哪些无形资产是需要在这个月摊销的。
这里面就杂了,可能有买来的软件使用权、自己研发成功转过来的专利技术、还有那个挺重要的土地使用权等等。一个个对过去,看哪些还在摊销期内,还没摊完的。
第二步:找数据,算数字
找到具体要摊销的无形资产了,接下来就得找几个关键数字:
- 当初这玩意儿花了多少钱(原始价值)。
- 预计能用多少年,或者多少个月(使用寿命)。
- 是从啥时候开始摊销的。
- 有没有残值(不过无形资产这玩意儿,一般都没啥残值,都按0算)。
信息齐了,就开始算这个月该摊多少钱。咱公司一般就用最简单的直线法,省事儿。就是用原始价值除以总共能用的月数,得出每个月应该摊销的金额。比如一个软件花了12万,说能用5年(也就是60个月),那每个月就摊销 120000 / 60 = 2000块。
第三步:定位置,钱往哪儿记
算出来这个月要摊2000块,但这2000块记到哪个费用科目里去?这得看这无形资产是给谁用的,干啥用的。
- 如果是公司管理部门、行政办公室用的,比如办公软件系统啥的,那这笔摊销就得记到管理费用里面去。
- 如果是生产车间用的软件、或者直接跟生产产品相关的专利技术,那这笔钱就得算到制造费用(如果能明确分摊到具体产品,理论上也可以进生产成本,但我们这边通常先进制造费用再分配)。
- 要是有些无形资产,比如某个商标权或者技术,是专门用来对外出租或者授权给别人用的,那摊销就记到其他业务成本里。
- 还有不常见的,比如专门给销售部门用的啥系统,那就记销售费用。
原则就是“谁受益,谁承担”,这无形资产给哪个环节创造价值或者消耗资源,费用就记到哪里去。
第四步:做分录,记到账上
上面都定好了,一步就是做会计分录了。这个挺模式化的,不复杂:
借: 刚才确定好的那个费用科目 (比如:管理费用 - 无形资产摊销,或者 制造费用 - 无形资产摊销) 金额就是刚算出来的那个数。
贷:累计摊销 金额也是那个数。
这个“累计摊销”科目,你可以理解成无形资产价值的“磨损记录”,它是个资产的备抵科目,记录着这个无形资产总共已经被摊销掉多少价值了。它会一直累加,直到无形资产摊销完或者处置掉。
第五步:检查确认,完事儿
分录做完,我习惯再检查一遍凭证,看看借贷方金额是不是平的,科目用对了没,摘要写清楚了没。确认无误了,点击保存,这个月的无形资产摊销任务就算完成了。
基本上,我每个月处理无形资产摊销就是这么个流程。看着好像挺简单,但每个月都得准时做,不能漏了也不能错了,毕竟关系到成本费用的准确性,影响利润。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儿,算是个实践小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