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中级会计考试的通过率,我这可真是一肚子话想说,毕竟咱也是从那千军万马中挤过来的一员。这事儿,不是光看个数字那么简单,得结合自个儿的经历来看,才更有味道。
我当初的“备考之路”
我当初是怎么一头扎进中级会计这个坑的?嗨,说白了,就是想在职业上再往上够一够。那时候,我也是个愣头青,听前辈们说中级会计师证怎么怎么有用,能评职称、能涨工资,还能在简历上添一笔。心里一热,就决定开干了。
我先是上网各种搜罗信息。那时候看到的说法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通过率还行,努努力就成;有的就说难于上青天,吓得我一愣一愣的。但不管怎么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我先是去书店买了全套的官方教材和辅导书,那厚度,啧啧,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手腕子酸。
接着就是制定学习计划。自制力一般,所以报了个网课班,想着有人带着学,总比自个儿瞎琢磨强。每天下班回家,扒拉几口饭,就得赶紧坐到书桌前。那段时间,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第一阶段:听课打基础。跟着老师的节奏,把教材从头到尾过一遍,重点难点做上标记。
- 第二阶段:刷题巩固。做辅导书上的练习题,还有历年真题。错题本是必须的,把做错的题抄下来,反复琢磨。
- 第三阶段:模拟冲刺。考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做模拟卷,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找找考试的感觉。
这中间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多少个夜晚,是咖啡和浓茶陪我度过的。有时候学到半夜,脑子都成一团浆糊了,真想把书一扔,爱咋咋地。但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得乖乖捡起来继续看。毕竟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
亲历考场与“通过率”的残酷现实
好不容易熬到了考试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进考场前,看到好多考生都拿着小册子在冲刺。考场里,气氛那叫一个紧张。答题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有些题目,平时练得挺熟,一到考场上就有点懵。尤其是《财务管理》,公式一大堆,计算量也不小。
考完试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跟大家在网上哀嚎的一样,通过率确实不高。官方有时候说个百分之十几,有时候又说接近百分之二十,但体感上,尤其是看自己考场那稀稀拉拉的人,还有我们学习小组里大部分人的情况,感觉能有个10%就不错了,甚至有几年听说都不足13%。
为啥这么低?我琢磨着有几个原因:
- 一是出考率真的不高。很多人报名了,但因为工作忙、家里有事,或者学着学着就放弃了,根本没去考试。这部分人直接拉低了以报名人数为基数的通过率。
- 二是考试内容确实有难度。中级会计考试可不是初级那样,随便背背就能过的。它考查的知识点更深、更广,也更注重理解和应用。三门课,每一门都不是省油的灯。
- 三是考生结构也挺复杂的。有在校生,但更多的是我们这种在职人员。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能挤出来学习的时间本来就少,学习效率也难保证。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系统地复习。
我实践下来感觉,这个所谓的通过率,对真正用心准备的人来说,参考意义有,但别被它吓倒。你得看那些真正去考了,而且是认真学了的人里面的通过率,那个数字肯定会高一些。
我的“战果”与感悟
幸运的是,我那次磕磕绊绊地过了。查到成绩那一刻,真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回想那段备考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确实也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如果你也打算考中级会计,别太纠结那个冷冰冰的通过率数字。关键还是看自己付出了多少。只要你肯花时间、用对方法、坚持下去,通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那些“打酱油”的、中途放弃的,都是在给你当分母。
我这过来人的经验就是:认准目标,踏实学习,别想太多,干就完了!通过率是给统计学家看的,咱们考生,只管努力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