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这考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证,还真不是一时冲动。那会儿我干的那份工,怎么说,就是感觉不太稳当,干一天是一天,心里老发慌。琢磨着得学个啥手艺,能吃口安稳饭。听周围人说,会计这行当,越老越吃香,而且入门整个从业资格证,好像也不是太难。
下定决心与前期准备
我就合计着,行,那就试试呗。先上网查了查,大概了解了下考试科目,那时候考三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还有一门《初级会计电算化》。看着这名头,感觉《会计基础》可能是最难啃的骨头,毕竟我这纯属门外汉,啥借方贷方的一窍不通。
然后我就跑去书店,那家伙,辅导书一堆一堆的。挑了两本看着顺眼的,主要是看排版和厚度,别太吓人就行。还顺手买了几套模拟题。那时候也没想报什么辅导班,觉得先自己看看,实在不行再说。
磕磕绊绊的学习过程
拿回书来,翻开第一页,嚯,真跟看天书似的。啥叫会计要素,啥叫会计科目,看得我云里雾里。没办法,硬着头皮往下看呗。我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天下班回来,不管多累,至少看两小时书。周末时间多点,就多看会儿,多做点题。
《会计基础》确实是难点,那些分录,账户,一开始真是搞不明白。我就死磕,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两遍看不懂看三遍,再结合着后面的练习题琢磨。有时候一道题能想半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对好点,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这个咱还行,就是内容有点枯燥。至于《初级会计电算化》,因为我平时电脑用得还算溜,所以这门课我稍微放了放水,想着考前集中突击一下操作就行。
那段时间,真是挺煎熬的。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扎进书堆里。朋友叫我出去玩,我都给推了。有时候学烦了,真想把书给撕了,但一想到自己当初为啥要考,又咬咬牙坚持下来了。我还弄了个错题本,做错的题都抄下来,没事就翻翻,琢磨为啥错。
- 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学习2-3小时。
- 重点攻克《会计基础》的难点和分录。
- 《财经法规》以记忆为主,反复背诵。
- 《电算化》考前集中练习软件操作。
- 坚持做模拟题,查漏补缺。
上考场与等待结果
稀里糊涂学了差不多三个月,感觉自己好像懂了点,又好像啥也没懂。就这么着,报名了,然后就上考场了。那时候北京的考点还挺多的,我选了个离家近的。考试是机考,三门连着考,或者分开考,我给忘了,好像是连着的,中间有休息。进考场前还挺紧张,手心直冒汗。
考《会计基础》的时候,有些题感觉挺顺手,有些题就完全是蒙的。《财经法规》答得还行,毕竟背了不少。《电算化》操作题也没出啥大岔子。考完出来,整个人都虚脱了,也不管考得咋样,先回家大睡一觉再说。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成绩。那段时间,心里七上八下的,老是忍不住去查成绩的网站看看出来了没有。大概过了半个多月,具体记不清了,有一天同事提醒我成绩好像能查了。我赶紧点开,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点查询的时候,心都快跳出来了。
拿到证书与一点感想
“通过”! 当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差点没在办公室叫出来!三门都过了!虽然分数不算太高,都是六七十分飘过,但总算是过了!那一刻,感觉之前的辛苦都没白费。拿着那个小本本,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回想起来,考这个证的过程,虽然有点苦,但也挺充实的。它确实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会计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后来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了,变成了考初级会计职称,门槛稍微高了点,但那段备考的经历,对我来说还是挺宝贵的。它让我明白,只要肯下功夫,很多看似困难的事情,努努力还是能够实现的。
如果你也想转行或者提升自己,不妨也试试考个证啥的。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但拿到手的那一刻,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