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怪不好意思的,我一个整天跟代码打交道的人,当初怎么就一门心思想要去捣鼓那个心理咨询师的玩意儿?还真不是一时兴起,算是一段挺折腾也挺有意思的经历,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好好唠唠。
当初为啥想不开?
那会儿,工作上压力跟山一样大,每天焦头烂额的。不光我自个儿,瞅瞅身边,同事、朋友,十个有八个嘴里念叨的都是“焦虑”、“迷茫”、“压力大”。我就琢磨着,我是不是也能学点不求能当个救世主去普渡众生,起码能让自己活得稍微明白点儿,别老钻牛角尖不是?就这样,心理学这三个字就模模糊糊地进了我的脑袋。
我这种“小白”也能考吗?一头雾水地开始摸索
刚开始,我心里是真没底。心理咨询师,听这名头就觉得高大上,得是科班出身,学富五车的那种?我这种半路出家的“门外汉”,能行吗?
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上网各种扒拉信息,到处打听。你还别说,这一顿操作下来,发现事情跟我一开始想的还不太一样。
说是你想学点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参加个培训班啥的,好像门槛不高,没啥条条框框限制你。但你要是奔着那个正儿八经的证书去,想参加那个所谓的“心理咨询综合考试”,那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
我记得当时查到的报考条件,大概有那么几条硬杠杠,你得满足其中一条才行:
要么你本身就是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这些相关专业的,而且已经有个初级职称了。
要么,就是你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不管你之前是学啥的,哪怕是兽医专业毕业的,只要学历够就行,专业没限制。
还有一种,就是你还是个在校生,大学专科或者本科,念到大三或者以上了,也给机会。
我拿着这几条,一条条对着自己比划。我这虽然是个理工男,专业跟心理学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我好歹也是个正儿八经的本科毕业生!这第二条“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我是妥妥地满足了!当时心里那块大石头,一下子就轻快了不少。
后来又了解到,现在市面上比较受大家认可的一个证书,好像是中科院心理所搞的那个,但这个玩意儿牛气,个人想直接报名考试是没门的,你必须得通过他们授权的那些培训机构才行。得,又多了一道手续,还得先找个靠谱的培训机构当“敲门砖”。
硬着头皮往前冲:报名、学习、备考
知道了路子,接下来就是找机构了。这玩意儿也挺费神的,网上一搜一大堆,鱼龙混杂。我那段时间天天就在网上看、比,看他们的课程安排怎么样,师资力量如何,学员评价好不还有就是通过率高不高(虽然这玩意儿也只能参考)。挑了一家感觉还算正规,口碑也还行的,咬咬牙,交钱报了名。
接下来的日子,那可真是充实得有点“不堪回首”。白天要上班搬砖,晚上回家就得一头扎进书堆里,啃那些厚厚的教材,看那些培训机构发的视频课。什么《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我的天,感觉像是重新上了一遍大学,而且还是个完全陌生的专业,脑袋都快学炸了。
除了死记硬背那些理论知识,培训班里还安排了一些技能操作的练习,比如教你怎么跟人沟通,怎么去倾听,怎么去共情。虽然大部分时间是隔着屏幕上课,但老师也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咨询之类的,也算是提前感受了一下氛围。
那段时间,真是把工作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搭进去了。咖啡当水喝,周末基本告别娱乐活动,一门心思就是看书、刷题、做笔记。
终于“上战场”了
就这么苦哈哈地熬了小半年,总算是熬到了考试的日子。我记得那会儿一年有好几次考试机会,我选的是8月份的那一场。考试那天,心里还挺七上八下的,毕竟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还有真金白银,谁不想有个好结果?
考试分上下午,题量还挺大,都是选择题。考完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脑子也空空的。
结果重要吗?我觉得过程更香!
至于到底考过了没,嘿这个嘛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个学习和备考的过程本身,就已经非常值得了。最大的收获,可能还真不是手里有没有多个证儿,而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真的对“人”和“人性”这东西,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和认识。
以前看问题,可能非黑即白,觉得这人怎么这样,那事怎么那样。学了点心理学之后,慢慢会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他内心的需求是什么?看问题的角度一下子就开阔了不少,也变得更能包容一些人和事了。
你要是问我,普通人能不能考心理咨询师?我的答案是:能!
只要你像我一样,能满足那个最基本的学历要求(大专以上就行,专业都不限制你!),而且你内心是真的对这方面感兴趣,愿意沉下心去学,肯下那份功夫,就没什么不可能的。
我也得说句实在话,考下这个证书,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小步。它能证明你学过相关的基础知识,但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帮助到别人的心理咨询师,那后面还有老长老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的实践、学习、接受督导,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挑战了。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来说,它至少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学、了解他人,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窗户。就冲这点,我觉得当初那番折腾,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