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咱们广东省会计人员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学习和考试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不少朋友发愁,平时工作就够忙的了,哪有那么多时间仔仔细细啃那些教材,考试咋办?我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我自个儿是怎么搞定这个事的,也算是个小小的实践记录分享。
话说回来,这个继续教育,目的是好的,让我们会计人员知识能跟上时代,别掉队。但实际操作起来,大伙儿都懂,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完成那个学时,通过那个考试。我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效通过考试。
我跟大家一样,也是老老实实点开那个学习平台,一节课一节课地看。看着看着,眼皮就开始打架。后来我就琢磨,这考试总得有个范围?它总不能考天书。于是我就开始我的“实践探索”了。
第一步:摸清考试题型和范围。
我先是把当年的学习资料大概翻了一遍,不是那种逐字逐句地看,主要是看目录,看大标题,了解一下今年学习的重点是比如,今年是不是特别强调了什么新的会计准则,或者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心里大概有个谱。
然后,我会特别留意一下平台有没有提供模拟题或者练习题。有的话,那简直是宝贝!我肯定会先做一遍。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大概感觉到考试会怎么出题,哪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
第二步:善用网络资源(但要有辨别)。
我知道,说到考试答案,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确实,网上信息多,一搜“广东省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哗出来一大堆。但这里我要强调一下,网上的东西,鱼龙混杂,不一定都靠谱。有些是过时的,有些干脆就是错的。不能盲目相信。
我一般的做法是,如果我做模拟题遇到难题,或者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透,我会针对性地去搜索这个知识点的解析,或者看看别人对这个知识点的讨论。而不是直接去找一套完整的“答案”。因为每年的题目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变化,直接背答案风险太大了。
第三步:重点突破,巧用“排除法”等技巧。
根据我往年的经验,继续教育的考试,选择题和判断题占大头。这类题目,是有技巧的。
- 对于选择题,很多时候可以用排除法。有些选项一看就很离谱,或者跟我们平时工作的常识相悖,就可以先排除掉。
- 对于判断题,那些说法过于绝对的,比如“必须”、“一定”、“所有”,往往是错的。而那些说法比较委婉,留有余地的,比如“可能”、“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概率会高一些。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结合具体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特别留意那些反复强调的概念。比如教材里用黑体字标出来的,或者课件里用不同颜色突出显示的内容,这些往往就是考试的重点。
第四步:考试过程中的心态和策略。
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心态要放平。反正大部分地区的继续教育考试,都是开卷的,或者允许多次考试。不用太紧张。
我自己的习惯是,先把有把握的题目都做了。遇到拿不准的,先标记一下,跳过去,别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等所有题目都过了一遍,再回过头来琢磨那些难题。
如果平台允许多次考试,那第一次考试也是一个很好的“摸底”机会。考完之后,系统一般会告诉你哪些题目错了,甚至会给出正确答案和解析。这个时候,赶紧拿个小本本记下来,或者截图保存。然后对照着学习资料,把这些错题彻底搞懂。这样,第二次考试通过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我记得有一年,有几道题确实把我难住了,第一次没过。我就把错题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还问了几个同事,大家一起讨论。第二次再去考,就顺利通过了。
总结一下我的实践心得:
想顺利通过广东省会计继续教育考试,不是说完全不去学习,直接找答案就行的。那样风险高,而且也违背了继续教育的初衷。我的方法是:
- 大致浏览学习资料,了解重点。
- 多做练习题、模拟题(如果有的话)。
- 针对性地查找疑难知识点的解析,而不是盲目搜寻整套答案。
- 考试时运用一些答题技巧,心态放平。
- 如果可以多次考试,充分利用第一次的“试错”机会。
说到底,这个考试本身难度并不算特别大,主要是考察我们对新政策、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只要稍微用点心,花点时间,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考试基本没啥问题。希望我这点小小的实践经验,能给正在为继续教育考试发愁的朋友们一点点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