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瞎忙了一天,刚把手头的事儿弄完,寻思着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就是公司买新设备了,我怎么把它记到账上去的。这玩意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得捋捋清楚,不然回头对账能把自己绕进去。
第一步:搞清楚买的是花了多少钱
前几天我们公司采购了一批新的电脑,还有一台生产线上要用的小型器械。我就得把这些东西的购买合同、发票都收集齐了。电脑好说,直接就是买来就能用的,发票上价款、税款都清清楚楚。
那台小型器械,稍微麻烦点,除了买价,还有一笔运费和上门安装调试的费用。这些钱,都得算到这个固定资产的成本里去,不能漏了。
重点来了:我得把能抵扣的那个增值税进项税额给单独拎出来,这个不能算到固定资产的成本里头。
第二步:区分要不要安装
这个很重要,因为账务处理的路子不太一样。
- 像那批电脑,买回来插上电就能用,属于不需要安装的。
- 那台小型器械,得厂家派人来安装调试好了才能用,就属于需要安装的。
第三步:开始动手做分录
资料齐了,情况也分清楚了,我就开始琢磨怎么下笔了。
先说简单的,那批电脑(不需要安装的):
我当时是这么做的:
借:固定资产 (就是发票上电脑的不含税价格总和)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发票上注明的那个可以抵扣的税款)
贷:银行存款 (或者其他付款方式,比如“应付账款”,看咱们是怎么付钱的,我们这回是直接银行转账的)
这么一来,这批电脑就正儿八经地成了我们公司的家当了,账上也清清楚楚。
再说那个麻烦点的小型器械(需要安装的):
这个我分了两步走。
第一步,买回来和支付安装费的时候:
因为这东西还不能直接用,所以我先把它放到了一个叫“在建工程”的科目里。当时是这么写的:
借:在建工程 (设备买价 + 运费 + 安装费,同样是不含税的部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所有这些费用里能抵扣的税款总和)
贷:银行存款 (付出去的总钱数)
这里要注意,我把买价、运费、安装调试费这些,只要是让这台器械达到能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合理的支出,都算到“在建工程”里去了。
第二步,等安装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这时候,我就得把“在建工程”里归集的这些成本,转到“固定资产”里去。分录是这样的:
借:固定资产 (就是“在建工程”科目里这台器械的总成本)
贷:在建工程 (把之前记在“在建工程”里的钱转出来)
这么一折腾,这台小型器械也顺利入账了。
的小总结
搞完这些,我长舒一口气。购入固定资产做分录,关键就是要把入账价值搞准确,哪些钱该算进去,哪些不该算,得分清楚。还有就是区分要不要安装,这个直接影响你用哪个科目过渡。像我们这种小公司,平时业务没那么复杂,把这两个点抓住,基本上就没啥大问题了。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都是我自个儿实践下来的经验,说得也比较糙,希望能对大伙儿有点帮助。下次有啥新鲜事儿再来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