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初级会计证,当初考它,也是挺突然的。那时候工作上感觉有点瓶颈,就寻思着,学点啥刚好有朋友提了一嘴,说会计这行当,入门整个初级证,以后说不定用得上,起码也能管管自家小账啥的。
一、下定决心与前期准备
有时候就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了。听朋友那么一说,我就上网去搜了搜这初级会计证是个啥玩意儿。一看,,考两门,《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感觉好像也不是特别难的样子,就动了心思。
第一步,买教材,报个班。我这人自制力一般,没人领着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材是肯定要买官方的,然后就找了个网课。想着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总比自己瞎琢磨强。教材厚厚的两大本,拿到手的时候,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感觉也不是那么轻松。
二、漫长的学习过程
接下来就是硬啃书本了。刚开始看书,那叫一个头大!《初级会计实务》还有点像以前上学的感觉,借贷记账法,资产负债表啥的,虽然陌生,但慢慢理解也还行。但那个《经济法基础》,条条框框的,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法什么的,真得死记硬背,对我这种不爱背书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
我的学习计划也简单粗暴:
- 每天保证看多少页书,网课老师的课件过一遍。
- 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的练习题。错题本是必须的,把错的题目抄下来,标明为啥错,过几天再重新做一遍。
- 周末时间多点,就做套完整的模拟卷,找找考试的感觉。
那段时间,真的是除了上班,下班回来就一头扎进书堆里。有时候看到晚上十一二点,眼睛都花了。尤其是《经济法基础》那些法条,看得我直打瞌睡。我就换着花样学,比如先看《实务》,头脑清醒点,再去看《经济法》,或者听听老师讲的案例,帮助理解。
做选择题的时候,有时候真拿不准,就用那个排除法,把明显不对的先划掉,剩下的就好选多了。判断题就得小心,很多陷阱,一个字看错可能就选反了。
三、冲刺与考试
临近考试前一个月,就开始疯狂刷题了。把之前买的辅导书上的题、网课的题库,还有能找到的历年真题,都仔仔细细做了一遍。这时候就发现,之前背的那些东西,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和记住。光背不练,效果差远了。
我还特别注意了老师强调的重点章节,那些分值高的,肯定要重点掌握。比如《初级会计实务》的存货、固定资产、收入这些,还有《经济法基础》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都是大头。
到了考试那天,说不紧张是假的。提前把准考证、身份证都准备好,考试工具也检查了一遍。进考场前还翻了翻错题本,临阵磨枪嘛不快也光。
考试是机考,这个还平时模拟也都是在电脑上练的。答题的时候就按照平时练习的节奏来,先易后难,会的赶紧做完,不会的先跳过,别在一道题上死磕。时间分配很重要,千万别在一科上耽误太久,影响另一科。
四、尘埃落定
考完出来,感觉也就那样,不好不坏。然后就是焦急地等成绩。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就上网看看出成绩的通知没有。
成绩出来那天,我是卡着点去查的,网站都挤爆了。刷了好几次才进去,输上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点查询的时候手都有点抖。看到两科都过了,分数不高不低,刚刚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那一刻,感觉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虽然只是个初级,但好歹也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啃下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备考的日子虽然累,但也挺充实的。起码,咱也是有证的人了,哈哈!以后有机会,说不定还会往中级冲一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