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是怎么算股票赚了多少钱的。这玩意儿,说复杂也不复杂,但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确实也迷糊了一阵子。
我一开始是怎么算的
我跟大部分人一样,想得特简单。不就是低买高卖嘛比如我10块钱一股买了个股票,买了100股,那成本就是 10 100 = 1000块。 等它涨到12块一股的时候,我给卖了,那卖出去就得了 12 100 = 1200块。这么一算,利润不就是 1200 - 1000 = 200块嘛
当时我还挺得意,觉得这不挺容易的。每次交易完,我就这么简单一减,就知道赚了还是亏了。
后来我发现了啥坑
但后来我发现,不对,我银行卡里实际到账的钱,或者从我账户里扣掉的钱,跟我自己算的对不上!有时候明明算着赚了点,结果一看,好像没那么多。有时候算着亏得不多,结果一看,亏得更多了。
我就纳闷了,跑去问了几个老股民,又仔细看了看交易软件里的账单。这才明白,原来这里面还有交易费用这回事儿!
我给大家掰扯掰扯我当时发现的几个主要费用:
- 佣金:这是给券商的,就是你开户的那个证券公司。买股票的时候要收一次,卖股票的时候还要收一次。这佣金,每家券商不一样,有的高点有的低点,一般是按成交金额的一定比例收,比如万分之三、万分之二点五啥的。而且很多券商还有个最低收费,比如不满5块钱也按5块钱收。
- 印花税:这个是国家收的,只有卖股票的时候才收,买的时候不收。税率是固定的,以前是千分之一,现在好像也是这个数,反正就是按你卖出股票的总金额乘以这个税率。
- 过户费:这个费用主要是针对上海交易所的股票,深圳的以前不怎么提,现在好像也有了。也是按成交金额的一小部分收,不多,但也得算上。
我把这些费用都搞明白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算的那个利润,太理想化了,是毛利润。要想知道真正到手多少,还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都从毛利润里扣掉,剩下的才是净利润。
之前那个例子,10块买,12块卖,100股。毛利润是 (12 - 10) 100 = 200块。假设佣金是万分之三,买入佣金是 10 100 0.0003 = 0.3元(如果不足5元按5元收,这里假设按实际收),卖出佣金是 12 100 0.0003 = 0.36元(同样假设按实际收)。印花税是 12 100 0.001 = 1.2元。过户费也假设有个几毛钱。这么一来,总费用就好几块钱了。那净利润就得从200块里再减掉这些费用。
分红也得算进去
再后来我持股时间长了点,还遇到过股票分红。有的公司赚钱了,会给股东分点红利,有的是直接发现金,有的是送股票。这部分也得算进你的收益里头。要是发现金,那你的现金就多了。要是送股票,你的持股数量就增加了,虽然股价可能会因为除权除息调整一下,但总体上这也是一种收益。
不过要注意,分红的现金如果要取出来或者再买股票,可能也会涉及到税费,这个得看具体情况。
我的实践记录方法
为了把这些账算清楚,我后来就养成了个习惯,每次交易都详细记录下来:
- 买入记录:买入日期、股票代码、股票名称、买入价格、买入数量、佣金、过户费(如果有)、总成本(买入金额+各项费用)。
- 卖出记录:卖出日期、股票代码、股票名称、卖出价格、卖出数量、佣金、印花税、过户费(如果有)、总收入(卖出金额-各项费用)。
- 分红记录:分红日期、每股分红金额或送股比例、扣税情况、实际到手分红。
然后,算一只股票的总利润,我就用:总卖出收入 + 总现金分红收入 - 总买入成本。如果中间有送股,那卖出的时候股数会增加,成本价会摊薄,计算的时候也得考虑到。
我一般是用个Excel表格来记,设置好公式,输入原始数据,它就能自动帮我算出来。这样就不会漏掉什么费用,也比较清晰。
现在券商的交易软件也挺智能的,很多都能直接看到每笔交易的盈亏,甚至一段时期的总盈亏,还会把费用都列出来。但我还是习惯自己也记一份,这样心里更有数,也能帮我分析自己的交易行为,看看哪些费用是可以优化的,比如找个佣金更低的券商啥的。
算股票利润这事儿,就是要细心,把所有相关的收入和支出都考虑到。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习惯了就好了。希望我这点捣鼓出来的经验,对大伙儿有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