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判断一个公司到底算大算小,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我之前就琢磨过这事儿,主要是那时候想跟一家公司合作,得先摸摸对方的底细,看他们实力怎么样,靠不靠谱。
咱普通人能想到的,就是最直观的那些。我先是去他们网站上瞅了瞅,看看办公环境的照片,感觉地方挺大挺气派的。然后么,就习惯性地去查查他们大概有多少员工,网上搜搜,或者招聘网站上看看信息。这些法子,简单粗暴,算是第一印象。
但干我们这行的都知道,光看表面肯定不行。办公室大,可能是租的,也可能是摆设好看。员工人数?那玩意儿更是虚虚实实,有时候网上挂的数据老掉牙了,或者人家就是人海战术,不代表效率高。
摸索门道
我就想得再深入点儿。我试着去找找更实在的东西。
- 找官方说法: 我记得好像国家有啥标准,划分什么大型、中型、小微企业。我就去琢磨,能不能找到这家公司的注册信息,看看有没有按官方标准划分的类型。结果?找了半天,要么是信息不公开,要么就是标准一大堆,具体到某一家私营公司头上,很难直接套用,信息太少了,这条路基本走不太通。
- 看财务状况: 这招我觉得应该靠谱点。一个公司有钱没钱,流水多少,总资产有多少,这总能反映规模?我就开始搜他们的新闻,看看有没有融资信息,或者有没有透露过营收情况。还试着根据他们的业务、产品定价、市场占有率,大概估算一下他们的年收入。但这玩意儿,对没上市的公司来说,核心数据都是保密的,咱外人只能靠猜,连蒙带估,准确性真的不高。感觉像在隔着门缝看人,模模糊糊的。
- 观察实际运作: 后来我发现,与其猜那些数字,不如看看他们实际在干怎么干的。比如,他们有多少条业务线?产品多不多?是不是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团队在负责?组织架构看起来复杂不复杂?有时候,一个公司看着人不多,但效率特别高,做一个成一个,那也是实力。反过来,有的公司摊子铺得老大,部门一大堆,结果内部沟通都不顺畅,各搞各的,效率低下,看着规模大,虚胖。
最终的体会
折腾了一圈下来,我算是明白了。看一家公司规模,不能只看单点。不是说办公室大就一定牛,也不是人多就一定强。得把这些信息,什么场地、人员、估算的财务数据、实际的业务运作方式、市场影响力,都放在一起看,综合起来判断。
对我那次合作评估来说,帮我下决心的,反而是他们实际展现出来的项目执行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这些比单纯的“大”或“小”的标签重要多了。所以说,看企业规模这事儿,不能光看表面功夫,得沉下心去挖挖里面的门道,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