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这些年当这个“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的一点儿实践和感受。这名头听着挺唬人,就是个操心的活儿。
从普通会计到“负责人”的转变
我一开始也就是个普通的会计,天天就是凭证、报表,借方贷方得弄平了,月末加班那是家常便饭。那时候,我们部门的老主管,就叫他老王,经验是真足,我们都跟着他学。后来有一次,公司架构调整,老王高升了,一下子,这主管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领导找我谈话,说小刘,我看你平时干活也挺扎实的,业务也熟,要不你来试试?我当时心里那个七上八下的,真没底。以前是自己把自己的活儿干好就行,现在要管一摊子事,手底下还有几个人,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上手初期的手忙脚乱
刚开始那阵子,那叫一个乱。以前老王在的时候,很多事情他都统筹好了,我们按部就班执行就行。现在轮到我了,才发现里面的门道多着。得把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程给重新捋一遍,谁负责哪一块,时间节点是什么,遇到问题怎么汇报,都得弄清楚,还得让大家都明白。
我记得月底出报表,因为我还没完全进入角色,对下面几个同事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把控不到位,结果有的数据汇总晚了,有的口径对不上,差点误了给领导报送的时间。那次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主管会计不光是自己业务要精,更重要的是协调和管理。
- 明确分工:我把每个人的职责范围都重新划定清楚,张三负责成本核算,李四盯着应收应付,王五专管税务和总账。
- 建立沟通机制:每周开个短会,大家把遇到的问题摆出来,一起讨论解决,信息要互通有无。
-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了一些SOP(标准作业程序),比如凭证怎么填制、附件怎么附、报表模板用哪个,尽量统一标准,减少返工。
实践中的摸索与成长
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税务这块,政策老变,我以前只负责一部分,现在得全面掌握。我就逼着自己,一有新政策下来,赶紧组织大家学习,不明白的就打电话问税务局的老师,或者找同行交流。脸皮厚点,多问多学,总没错。
还有就是跟其他部门的沟通。财务嘛大家都懂,有时候要数据,有时候要催款,有时候要控制预算,总免不了跟业务部门、采购部门“掰掰手腕”。一开始我也挺头疼,话说重了怕得罪人,话说轻了事情又推不动。后来慢慢琢磨出来了,沟通得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理解对方的难处,尽量找到双赢的办法。
比如有一次,销售部门为了冲业绩,签了个回款周期特别长的合同,我们财务这边一看,风险太大了。直接说不行肯定不行,我就主动找到销售负责人,把公司的资金压力、坏账风险这些情况摊开来讲,然后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跟客户再协商,调整一下付款条件,或者增加点担保措施。事情也算圆满解决了。
最终实现:从“做事”到“管事”
干了这些年主管会计,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岗位,核心在于“负责”两个字。你不仅要对你手下的团队负责,要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负责,还要对上级领导负责。这要求你不能只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现在我们部门的工作基本上都理顺了,大家各司其职,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月底、年底虽然还是忙,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了。我自己也从一个单纯的“做事的人”,慢慢转变成了能带团队、能“管事”的人。这中间的辛酸苦辣,真是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当这个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就是个不断学习、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虽然累,但也挺有成就感的。希望我这点儿不成熟的经验,能给大伙儿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