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这脑子就绕着“本年利润”这几个字转悠。不是说我突然想当会计了,也不是我自个儿公司哈,我哪有那本事。是我一哥们儿,开了个小五金店,最近老跟我唉声叹气,说忙活大半年了,账上一堆流水,可口袋里感觉还是空空的,到底赚了还是赔了,他自个儿也说不清楚。
我寻思着,这不就是算算账嘛看看一年下来到底是个啥情况。一开始我也想得简单,不就是把所有进项加起来,再把所有花销减掉嘛理论上是没错,但真要帮他捋清楚,发现里头还真有点门道。
捣鼓“本年利润”的开始
第一步,我跟他说,咱得先把所有能算得上收入的都给扒拉出来。他那店里,主要就是卖各种五金件、工具啥的,这部分卖出去收回来的钱,就是他最主要的收入,行话里好像叫“主营业务收入”,反正就是靠这个吃饭的钱。
然后,他还偶尔帮人从大厂里代购点稀奇古怪的零件,赚个差价。我说这个也得算上,虽然不多,但也是进项,可以算作“其他业务收入”啥的。
他还提到,年初的时候把一批积压了很久的旧货架给处理了,卖了小几百块。我琢磨着,这跟他正常卖东西关系不大,应该算“营业外收入”这类,意外之财嘛
盘点那些“花出去的钱”
收入这边理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支出这块,这可比收入复杂多了。我让他把他能想到的所有花钱的地方都列出来。
- 进货的成本:这是大头。卖出去多少东西,当初进这些东西花了多少钱,这个必须算清楚,不然利润就是瞎扯。这好像叫“主营业务成本”。
- 店面租金和水电费:每个月雷打不动要交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 他自个儿的工资:他一开始还说,自个儿开店,给自己发啥工资。我说不行,你干活了,投入时间精力了,这人工成本必须算进去,不然你这利润算出来是虚的。这部分和上面的租金水电,可以归到“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里头。
- 零零碎碎的开销:比如买点办公用品,请人临时搬个货的短工钱,有时候招待个熟客喝杯茶啥的。这些也得记上。
- 贷款利息:他为了盘下这个店,贷了点款,每个月要还利息。我说这利息也是实打实的支出,叫“财务费用”。
- 其他意外支出:比如不小心打坏了客户的东西赔了点钱,或者年底给社区捐了点款。这些跟经营关系不大,但也是钱花出去了,算是“营业外支出”。
加加减减,利润浮现
好家伙,这么一项项捋下来,我俩对着他那小本本(对,他还在用小本本记账,我也是服了)和一些零散的票据,足足忙活了一个下午。
最终的计算很简单:
我让他把前面扒拉出来的所有收入(主营的、其他的、营业外的)都加起来,得到一个总收入数。
然后,再把后面盘点的所有支出(进货成本、房租水电、他自己的工资、杂项、利息、意外赔偿等)也都加起来,得到一个总支出数。
我跟他说:“喏,用你那个总收入,减掉这个总支出。剩下的这个数,如果大于零,那恭喜你,这就是你今年辛辛苦苦赚到的利润了;如果是负数,那……就得好好想想问题出在哪了。”
我也跟他提了一句,更规范点说,如果利润是正的,还得考虑交税啥的,那个税后剩下的才是净利润。但他那小店规模不大,很多税收优惠可能也享受着,咱们先不搞那么复杂,先把这个“毛利”或者说税前利润算清楚,让他心里有个底。
实践后的感想
算完之后,我哥们儿看着那个最终数字,表情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不过他说,这么一算,心里总算有点谱了,不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忙活半天不知道为
我自个儿也觉得,这“本年利润”听着好像挺高大上,掰开了揉碎了看,就是这么个加加减减的事儿。关键是得有耐心,把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别漏了也别重复记。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定期算算这个,才能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方向对不对,哪里需要改进。
这玩意儿,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买卖,都得整明白。不然忙活一年,跟没头苍蝇似的,那多憋屈!这回实践也算帮了我自己一个忙,对这概念理解更深了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