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又是我,来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明白的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就是新闻里头老是蹦出来的那个词——“降准”。以前我一听这词儿就头大,感觉特专业,跟咱老百姓没啥关系。但后来寻思寻思,这国家大事儿,多少跟咱的生活都有点牵连不是?于是我就花了点功夫,自己琢磨了琢磨,也问了问懂行的朋友,总算是把这“降准”给整明白了点儿。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分享我这个“学习”过程,说得不一定都对,大伙儿就当听个乐儿,一起探讨探讨。
那么,“降准”到底是个啥?
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就听新闻说“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然后一堆专家解读,说啥释放流动性,利好股市楼市。我心想这“准”是个啥玩意儿?为啥降了就能释放流动性?钱从哪儿来的?
后来我这么一琢磨,好像有点明白了。我给自己打了个比方,不知道恰当不恰当。
第一步,我先搞明白了啥叫“存款准备金”。
你想,咱们大伙儿手里的钱,不都爱往银行存嘛觉得安全。那银行收了咱们这么多存款,它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拿去放贷款或者干别的投资。万一哪天存钱的人呼一下子都来取钱,银行没钱给,那不就出大事儿了嘛国家就有规定,银行每收到一笔存款,就得按一定的比例,把一部分钱上缴给“央妈”——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部分被强制存起来的钱,就叫“存款准备金”。那个规定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
打个比方,比如银行收了100块钱存款,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银行就得拿出10块钱交给央行存着,剩下90块钱它才能拿去放贷啥的。
第二步,理解“降准”就容易多了。
“降准”,顾名思义,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央行宣布“降准”,把存款准备金率从10%降到9.5%,那银行原来要交10块钱给央行,现在只需要交9块5了。这么一来,银行手里是不是就多出来了5毛钱可以自己支配了?
这只是个小例子,你想想全国那么多银行,那么多存款,哪怕只降一点点,比如0.5个百分点,那银行系统里能多出来的钱可就多了去了!
那么,降准之后会怎么样?
银行手里能动的钱多了,它就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往外放贷款了。比如企业想扩大生产,想搞技术研发,需要资金,银行手里钱多了,就更容易贷到款。咱们普通老百姓,比如想买房买车,申请贷款可能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或者贷款的利息可能会有所降低,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得看具体情况。
降准就像是往市场里多放了一些“水”,让整个经济体里的钱流动得更顺畅一些。市场上的钱多了,理论上就能刺激一下经济活动,比如大家更愿意投资、更愿意消费。
我琢磨明白了这些,感觉豁然开朗。
这只是我一个普通人的理解,肯定没有专家们说得那么深入和全面。降准这个事儿,也不是说一降就万事大吉,它是个复杂的调控手段,具体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很多其他因素。但起码下次再听到新闻里说“降准”,我心里大概就有数了,知道它是个啥意思,会对咱们的生活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这就是我这回“学习”降准的小小实践记录,希望能帮到跟我一样对这个词儿有点迷糊的朋友。大伙儿有啥不同看法或者更通俗的解释,也欢迎留言交流!今天就先唠到这儿,下回有啥新发现再来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